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思考绿色3.0的前路

虽然看似困难,反公害运动如果要走得更长,更深入。否则反公害运动只是群众运动,与干净选举诉求不同,学术环节与绿友们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所以,我懇请所有关注环境的绿友,你们身边是否有人就读环境评估相关的科系加入。

公民运动除了醒觉,需要组织,透过组织强化专业素养。如果未来反公害运动能涉及每一个人,教育运动必须是广泛且强化的运动,非仅只是群众运动而已。

我在此建议

(1)善用大专院校组织社团,透过社团要求校方允许他们进行环境学术研究。

(2)反公害运动必须与学术结合,尤其是在抗争合理点上,绿友们必须先获得专业的评估与研究报告,进而一保障绿友们进行有科学根据,二保障出现对抗行动,例如官司,有说服力强辅助资料。

(3)在朝或野,牵扯引导力。先,用诱导因素鼓励民联政府采取政策结合,让民联政府思考绿色执政的品质概念,进而要求,民联政府在执政中央前,透过所有协助渠道让反公害运动,进而互惠互利;在出现群众效应关键时刻,引导执政中央的政府,回归公害课题,进行更透明详尽的人民与政府的共同监管体系。

(4)与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取得联系与互补。

我希望未来能以(1)(2)为组织发展点;第(3)列为长期斗争目标。

在整个绿色运动中,我们发现我们遭受的压抑绿色运动;我之所以辨别我国绿色运动与国际别的绿色运动分别在于我们是遭受残害下的反抗压逼,而他们是提出绿色概念。

从关丹及红泥山稀土厂,砂巴贡水坝,边加兰重石化污染与边加兰社区结构的改变,武吉公满山埃采金等。

这些涉及到发展,也涉及到政策拟定的不够透明与周详,更可以说未来绿色运动必须是一场选票的运动。

更重要的是我们体察到学术不自由,如果学术够自由,没有没有有相关科系发现有如此问题的社区,却没有对应的学术研究,我们不鼓励泛政治的角度认知绿色运动。

反倒,从国际绿色和平组织角度看与经济角度看毕竟是有相当的落差,从政者未来未必肯成就所有在绿色课题上作出经济全然的牺牲,却必须产生有相对可以提如此诉求的政党。从结盟与不结盟策略角度,给整个绿色运动带来不同的结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