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星期三

关于刘镇东的“后门”

走后门的意思是通过内部关系与不法手段通融,牟取非份利益。
看懂,再说话,比较稳当。说三道四,且看修为。俚语,贴切既合,不贴近,欠缺学问。魏家祥评论似是而非。

要谈,看回全部当年刘镇东的期待,至少看回相关当时他何以提出后门论的文章,清楚他当时讲什么。如果说他“嘲笑”,何以讥讽?其实关键在于他提出直选上议员的文章。如果我们既然要谈公共,是需做,而非不做。
如果机制不足让上议院,角色与机制给补足。
好过他当初描绘的,为了有官职,才出任。为了要当官,走后门。
如果要谈公共,知道与清晰宣导何谓上议员了吗?
至少他刘镇东重视,也清晰谈改革。才有如此的文章。
一般人为嘲笑而嘲笑,讥讽而讥讽,个人议程与立场外,得不到更多的养分,也刺激更多思考与重视。
走后门抑或革新,在于促使改变或重视人的才智被使用。
谁被任命,也不应是局限在议员里头挑选。如果被委任者有想法,想有作为,至少给渠道某些人落实。
言论自由,如果沦为瞎笑与嘲讽,讽刺文字徒像漫画册内容章节的翻滚,没有深层意义,只是嘴巴痒痒。
持续与选择放大枝节而不重视进程,也只是浪费时间。
浅谈而期待社会就会改革,是妄想,不愿更替系统及全面理解,问题难解决。如果兴趣刘镇东任上议员有何期许,出任官职从何做改变,其实也需给刘镇东一两个月履行职责后,再谈他的想法,局外与局内,我更不希望是纸上谈兵。

 就刘镇东提出直选上议员,我也不全盘认可。政治委任与政党委任甚至非政府组织推荐可以成为比例环节,甚至上议员的职责比下议员更吃重,在法律核实的专业考量与执法内容的可行程度,反建议从律师公会与司法界退下来的人选,一并对于立法的完善与执行此法对于国家或民意的影响下,采取比重制。
很大程度,大家并不清楚。如果我没记错,上议员依据西敏制是可以立法的,只是不包含财政或金融的法案。当然他们的角色倾重于修法,如果有立法是需要下议院再通过。其实上下议院的作用,原本是让法律在更周详的考量,甚至有不周全圆满的部分,通过复核与退回,建立一个属于法律体系的拟定执行前的监控。
说真,任何新法被确立,执行按西敏制仍有一个检测时期,新法其实可以被重新再带入议会厅做检讨。
(我个人觉得受为上议员,需要的是一个门槛,建立能力与资格或专业背景或社会需求为基础。打造一个恰当的人在恰当位置,我比较倾向的是举荐制度,而部分上议员直接选举产生,也是依据条件,毕竟属于次阶段立法与修法为主的层次,仔细验证新法与检讨旧法是否存废与拆开甚至因为社会变革立定新法,都是上议员的职责。)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

巴生文化中心

重提巴生文化中心,一在地文化是时候保存,否则流失。二是文化中心形式,可以是活体,也就是体验的。
好比,饼家掌握籍贯传统糕点的技艺,是算在里头的。
这些属于活体,就算没有文化中心,也需再给新生代知道,尝试。
一些从旧时代留下的绘画风格,如甘榜画,版画。甚至巴生地域画家的著作。另一些是历史人物与区域发展历史收集。
好大一部分,根本没钱没人去考究,但好比许多人名路牌背后的意义,巴生曾存在的桥梁建设,不同时代的人文风情。
整个教育体系,诸如华文教育,食物如肉骨茶,海南饭,吉胆辣椒饭等。
更遗憾的就是旧物,如果从没搜集,分类,留不下来的。
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什么都没动,最终确实什么也留不下了。
文化馆是留给下一代明白上一代,尤其是在巴生作为一个先民踏足的注脚,这里有的不只是华裔,更有爪哇人,米兰加保人,武吉斯人,印度后裔,甚至原住民。
还有一群混合的文化,这些全数属于特殊,通过婚姻的结合,通过混居而影响,没有刻意提出,没有人记得更不懂得的。
我不会因为谁不高兴,而不提。
如果什么也不留存,我们谈什么文化发展?
如果我们只在意那些金钱价值甚至直接可以赚钱的,那谁不短视?
如果应该做的维护工作,你告诉我这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能帮你赢得选票,甚至不能有什么利润。
如果是如此,任何博物馆都丧失存在的意义,任何文物与叙述事情时代演变的都无法留存。
人仅像浮萍般,你的过去,你家族过去,你族群的集体贡献与过去,你可以不在意?真的吗?
正确吗?错得离谱。

2018年7月2日星期一

马哈迪与安华下的希盟

如果马哈迪与安华是按当初的约定,前期属于困难期,马哈迪相对砸下的两个政治作用力,一是制衡巫统(相对虚假的叫法是国阵,但里头两个装饰作用的政党,没什么作用)及借诚信党的待遇打伊斯兰党。二是调整策略,务必纠正弊端,削减集权,但更关键的是他想落实当初他的理想。
诚然,这处于两个阶段的内阁,马哈迪的理想无法通过安华落实,是否延续?马哈迪其实自己多次遭遇到接班人问题,倒不如自己做。
可以肯定的是马哈迪修正主义,在政策上奏效,而外资对于他执政后的路线会不断的开阔与肯定。
毕竟,这一调整,需要一些时间去考验成效。
比较逊色的是马哈迪这个班底相对仍未对经济如何朝向扩大,而暂且只是消费力持续扩大来抵消消费税的取消。
在相对未公布利民与惠商政策,整个步调处于国人调整思维,积极与改变处事态度,这诚然不容易。
适切上没有多少国人明白其实马哈迪向东学习,最大症结还是希望国人学习日本人的严谨,牺牲与求上进的态度。
这很不容易。日本是从悲情城市中大侵略的败走,延伸出务必力求民族性的不同。
单从资源回收的细目与餐馆对于叶子也可以成和式的餐饮垫,人文素质与精致,艺术唯美的态度,哪里有如此多人有闲暇去理会一个老人的唠叨!
二层次的政治任命。安华即将走的路,是力求打破松绑与更有效能的治理,属于微观与细节。
而马哈迪凭借治国多年经验是从老练治理上做宏观与策略。
或许,这两代用人在态度上有差。
马来西亚的困境已经打破,而如何直速前进,说穿了还是需要国际化来推。
马哈迪前段必然是守成,而只有固盘后的安华本质上前段做的好,后段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