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哈迪与安华是按当初的约定,前期属于困难期,马哈迪相对砸下的两个政治作用力,一是制衡巫统(相对虚假的叫法是国阵,但里头两个装饰作用的政党,没什么作用)及借诚信党的待遇打伊斯兰党。二是调整策略,务必纠正弊端,削减集权,但更关键的是他想落实当初他的理想。
诚然,这处于两个阶段的内阁,马哈迪的理想无法通过安华落实,是否延续?马哈迪其实自己多次遭遇到接班人问题,倒不如自己做。
可以肯定的是马哈迪修正主义,在政策上奏效,而外资对于他执政后的路线会不断的开阔与肯定。
毕竟,这一调整,需要一些时间去考验成效。
比较逊色的是马哈迪这个班底相对仍未对经济如何朝向扩大,而暂且只是消费力持续扩大来抵消消费税的取消。
在相对未公布利民与惠商政策,整个步调处于国人调整思维,积极与改变处事态度,这诚然不容易。
适切上没有多少国人明白其实马哈迪向东学习,最大症结还是希望国人学习日本人的严谨,牺牲与求上进的态度。
这很不容易。日本是从悲情城市中大侵略的败走,延伸出务必力求民族性的不同。
单从资源回收的细目与餐馆对于叶子也可以成和式的餐饮垫,人文素质与精致,艺术唯美的态度,哪里有如此多人有闲暇去理会一个老人的唠叨!
二层次的政治任命。安华即将走的路,是力求打破松绑与更有效能的治理,属于微观与细节。
而马哈迪凭借治国多年经验是从老练治理上做宏观与策略。
或许,这两代用人在态度上有差。
马来西亚的困境已经打破,而如何直速前进,说穿了还是需要国际化来推。
马哈迪前段必然是守成,而只有固盘后的安华本质上前段做的好,后段更容易。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双雄会?纳吉不敢来,马哈迪被“请”下台!
纳吉马哈迪辩论没的看。纳吉不敢来,马哈迪被警方“请”下台!
说好敢一五一十的对谈辩驳,纳吉的勇气在哪里?现在问都不敢给人问啊?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300785
亲巫统非政府组织全民义务律师团(Sukaguam)今日摆下擂台,邀请首相纳吉与前首相马哈迪一同到场,一决高下。
主办单位是在巫统总部所在的太子世界贸易中心,举办“毫无保留”的论坛,原本仅邀请纳吉出席,但随着马哈迪表达出席兴趣后,主办单位也一并邀请马哈迪出席。
据称,这场论坛设有开放问答环节,以让纳吉“毫无保留”地回答一切提问。
活动预定在早上9点开始。马哈迪在早上8点50分左右,已经抵达会场,进入VIP房休息。
不过,现场未见纳吉的踪影。首相助理较后证实,纳吉将不会出席这场活动。
以下是滚动报道:
早上10点50分:马哈迪演讲受阻后,召开记者会。
早上10点35分:正当马哈迪在台上演讲时,一些警员企图阻止马哈迪发言。
台下群众非常愤怒,高喊“让敦说话!”
早上10点半:正当现场不见纳吉踪影之际,马哈迪昂然步入会场,并受到英雄式的欢迎。
在马哈迪入场时,人潮爆出“敦万岁!”(Hidup Tun)的欢呼。
“敦”是马哈迪的勋衔。
早上10点20分:《亚洲新闻台》在推特报道,首相助理证实,纳吉将不会出席这场活动。
2015年4月9日星期四
马哈迪为何对纳吉捉狂?
马哈迪对于纳吉或阿都拉肯定是不满的,局势也很清晰,我国经济继续走下去,并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先进国”。很明显,纳吉更进一步扩大债务,最终国家地位与主动权,肯定丧失主导,国际地位也不再。
这证明,马哈迪多年的心血将化为乌有。而国阵积弱也将持续,站在国家远景,政党形象与成就破灭。确实,马哈迪过去再糟糕的铁腕与硬汉的背后,是一体两面,架设在他评价上肯定是荣耀与批判参半,如果未来纳吉继续恶化局势。
一些人还以为他们过去情同父子,殊不知毫无经济脉理的国家政策,把生机变成穷途末路,政策捆绑消费指数,自然也蚕食了大企业的盈利。
把如此一个无法继续扩大经济蛋糕,对治理国家毫无头绪,整个优柔寡断与逃避现实的状态,让国人对生活前景降入寒冰。
最终马哈迪准剩下恶名,谁会归咎于是纳吉害了?当然剩下的只是纳吉扩大国阵的恶名,试想如果马哈迪有生之年所有荣耀的光环被纳吉无能与扩大税务,恶法,漏夜修订与通过人民不要的法律,这些离析很明显已经让国阵踏入不归路,整个国家在厚实的枷锁,把未来压得喘息空间也没有,自然比水煮青蛙的法则,加快国阵的灭亡!
这证明,马哈迪多年的心血将化为乌有。而国阵积弱也将持续,站在国家远景,政党形象与成就破灭。确实,马哈迪过去再糟糕的铁腕与硬汉的背后,是一体两面,架设在他评价上肯定是荣耀与批判参半,如果未来纳吉继续恶化局势。
一些人还以为他们过去情同父子,殊不知毫无经济脉理的国家政策,把生机变成穷途末路,政策捆绑消费指数,自然也蚕食了大企业的盈利。
把如此一个无法继续扩大经济蛋糕,对治理国家毫无头绪,整个优柔寡断与逃避现实的状态,让国人对生活前景降入寒冰。
最终马哈迪准剩下恶名,谁会归咎于是纳吉害了?当然剩下的只是纳吉扩大国阵的恶名,试想如果马哈迪有生之年所有荣耀的光环被纳吉无能与扩大税务,恶法,漏夜修订与通过人民不要的法律,这些离析很明显已经让国阵踏入不归路,整个国家在厚实的枷锁,把未来压得喘息空间也没有,自然比水煮青蛙的法则,加快国阵的灭亡!
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2013年12月17日星期二
前世今生,当马哈迪遇到阿都拉

可能很多人的历史是死背的。但是巴生战争的历史,你应该活记!
我说书一下,你可以幻想成不那么浪漫的非爱情故事,当然我没有说他们是断背。
只是没想到那么巧!前世今生。
你读到巴生历史,放大一点看叫雪兰莪战争也对!
是和华人有点关系,也对。叶亚来与他的死敌张昌,你可以想象成张三李四;因为输了,什么也一袋清光!
他们不是主角。
马哈迪与阿都拉才是。
可能 Kubang Pasu的马哈迪很不喜欢读历史,偏偏Kubang Pasu就有马哈迪克星,Tengku Kudin东姑古丁的城堡。克死马哈迪,就出现几百年历史的建筑,长树长野草。也不理会!
前世:拉惹马哈迪在巴生的城堡与拉惹阿都拉,抢餐饱的。
最终拉惹马哈迪输给拉惹阿都拉,也叫“内战”。
无独有偶:
今世:前首相马哈迪遇到前首相阿都拉,最终首相马哈迪把位置让给首相阿都拉,嘴巴还碎碎念,最终巫统内部也“内战”。
提到夺取Raja Mahadi城堡的Tengku Kudin东姑古丁。他的古堡在吉打州!
如果有那边旅游或当地人,兴趣的化可以找找看。
在以前首相马哈迪的选区Majlis Daerah Kubang Pasu,就这样废置那么多年,哎呀!
说他们不重视历史,一点也不假
http://mdyusup.blogspot.com/2009/08/istana-tunku-kudin.html
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
马哈迪对首相位置仍虎视眈眈
哈哈哈,不希望他下台,但是希望早一年就大选,如果可以,为什么纳吉不要?
回头想,这话倒过去是我不希望他下台,但是你会下台,无关我说了什么,如果早一点大选,这是我老马的希望!!纳吉为什么到现在也不敢成全老马的要求咧?矛盾吧?哈哈哈。
也就是纳吉根本就知道自己一解散国会,根本由不得他。
蔡细历是三分一马华总会长;纳吉是没有经由党选举产生的巫统党主席;只是靠背后有些人支撑着他罢了!!尤其当时马哈迪还没有回来,马哈迪回来巫统后,原来算盘是不一样的了!
一开口,其实大家很明白,原来马哈迪对首相位置仍虎视眈眈。
回头想,这话倒过去是我不希望他下台,但是你会下台,无关我说了什么,如果早一点大选,这是我老马的希望!!纳吉为什么到现在也不敢成全老马的要求咧?矛盾吧?哈哈哈。
也就是纳吉根本就知道自己一解散国会,根本由不得他。
蔡细历是三分一马华总会长;纳吉是没有经由党选举产生的巫统党主席;只是靠背后有些人支撑着他罢了!!尤其当时马哈迪还没有回来,马哈迪回来巫统后,原来算盘是不一样的了!
一开口,其实大家很明白,原来马哈迪对首相位置仍虎视眈眈。
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
茅草行动虚构的族群对立
如果依据华人社会为反对政府派遣不谙华文的教师担任华小行政四个高职的不合理措施,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华教抗议大会,其实不可能酝酿过度族群的对立,换言之涉及不谙华文的教师,并不是种族课题出发,里头也针对许多不谙华文的华人教师。
反对的理由是受教学生教育媒体语言被剥夺,道理就像马来学校中许多家长反对英文教数理道理一样。在自身教育领域被破坏,进而要求合理与公正,进而还原华文教育的原貌。
单就这事件上,根本就不是什么族群对立的现象,更从不是威胁马来人或土著的权益。整个局势的演变是“巫统正在面对分裂,马哈迪在党内的主导权面临危机......巫统党员的诉讼仍然在法庭进行”,但后续的巫统被判非法,进而出现新巫统等事件,或马哈迪领导危机,全不在这事件影响范畴。
反倒是,茅草行动有百多名被扣留者,当中马华公会党员等最早在数日后即被释放,另外有49人,包括4名华文教育工作者,以及7名行动党国会议员(林吉祥,林冠英,卡巴星等)则被援引内安法令扣留,直到1988年6月才陆续获释,需留意林吉祥与林冠英是最后两名在1989年4月才获释的扣留者。为什么?依据当时的背景,也仅有他两是政治对手。
这倒比较像政治迫害。由于马哈迪担心政局出现巨大的变数,进而采取非常手段,出现《内安法令》实施以来当局所采取的最为广泛的一次逮捕行动,却不就国家安全考量,仅依据政治需求而借刀杀人,这是错误的。反倒,国阵前身联盟在五一三事件后,也曾使用如此招数。
虽然文献写着,在经历了一系列紧张之后,政府内阁作出让步,同意调走华小不谙华语的高级行政职员。但,2012年的今天,同样的命题,并不是问题被解决了!而是威吓下,问题扫入地毯的旧事重提,希望得到的还是华文教育的拨乱返正,如此简单而已。
整个茅草行动,不是就题就行为的行动,反倒在此之说马哈迪展开的是族群分化,反有华社提出自身立场的诉求,全说成政治勒索,甚至把中文报形容为共产党,如此荒唐失方寸,延续多年白色恐怖与口带威胁,举凡大选就必然出现五一三言论,这种种迹象显示民主政治经历了数十年被扼杀,正常言论的平台不存在。
简单说茅草行动是名副其实的“政治迫害”。
反对的理由是受教学生教育媒体语言被剥夺,道理就像马来学校中许多家长反对英文教数理道理一样。在自身教育领域被破坏,进而要求合理与公正,进而还原华文教育的原貌。
单就这事件上,根本就不是什么族群对立的现象,更从不是威胁马来人或土著的权益。整个局势的演变是“巫统正在面对分裂,马哈迪在党内的主导权面临危机......巫统党员的诉讼仍然在法庭进行”,但后续的巫统被判非法,进而出现新巫统等事件,或马哈迪领导危机,全不在这事件影响范畴。
反倒是,茅草行动有百多名被扣留者,当中马华公会党员等最早在数日后即被释放,另外有49人,包括4名华文教育工作者,以及7名行动党国会议员(林吉祥,林冠英,卡巴星等)则被援引内安法令扣留,直到1988年6月才陆续获释,需留意林吉祥与林冠英是最后两名在1989年4月才获释的扣留者。为什么?依据当时的背景,也仅有他两是政治对手。
这倒比较像政治迫害。由于马哈迪担心政局出现巨大的变数,进而采取非常手段,出现《内安法令》实施以来当局所采取的最为广泛的一次逮捕行动,却不就国家安全考量,仅依据政治需求而借刀杀人,这是错误的。反倒,国阵前身联盟在五一三事件后,也曾使用如此招数。
虽然文献写着,在经历了一系列紧张之后,政府内阁作出让步,同意调走华小不谙华语的高级行政职员。但,2012年的今天,同样的命题,并不是问题被解决了!而是威吓下,问题扫入地毯的旧事重提,希望得到的还是华文教育的拨乱返正,如此简单而已。
整个茅草行动,不是就题就行为的行动,反倒在此之说马哈迪展开的是族群分化,反有华社提出自身立场的诉求,全说成政治勒索,甚至把中文报形容为共产党,如此荒唐失方寸,延续多年白色恐怖与口带威胁,举凡大选就必然出现五一三言论,这种种迹象显示民主政治经历了数十年被扼杀,正常言论的平台不存在。
简单说茅草行动是名副其实的“政治迫害”。
1987年茅草行动(转载)
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在1987年10月27日展开,当时的大马警察搜捕反对党的党员以及一些社运工作者。茅草行动堪称为马来西亚民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更常被拿来与1969年发生的513事件相提并论[1]。
在茅草行动中,106名(补充统计是119人)朝野政党领袖、华教人士、环保分子、社运分子以及宗教人士等等被捕,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片人人自危的氛围当中。当时,马来西亚政府援引《马来西亚内安法令》扣留他们,却始终未能提出他们危害国家安全的证据加以提控。同时,三家报章,包括英文报《星报》、中文报《星洲日报》及马来文报《祖国日报》(Watan) 也被勒令关闭。
尽管罢课抗议行动取消了,但是却给了马来人一个平台来作出强烈反弹,当时巫统青年团召集了一万名会员举行万人大会,会议上谴责马华领导人与董教总和反对党之间定下协议。同时要求当时的马华副会长兼劳工部长李金狮和教育部长安华辞职。
民族冲突正在酝酿的当儿,却发生一宗残暴的意外,在吉隆坡秋杰地区(Chow Kit),有个马来士兵乱枪射毙了1名马来人和两名华人,这起事件引起了两族之间的骚动。
1987年10月27日开始,马哈迪政府以种族关系紧张为理由,展开大逮捕和查封报章的“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
被逮捕人士中较著名的政治人物包括当时的行动党秘书林吉祥、副主席加巴星、林冠英(现为槟城首席部长)、回教党青 年团长哈林阿斯哈、巫统巴锡马区议员依布拉欣阿里、巫统青年团教育主任莫哈默化米依布拉欣,马华副会长兼霹雳州主席陈杰志。共有4位华教人士遭逮捕,他们 是已故董总主席林晃升、教总主席沈慕羽、教总副主席庄迪君博士,以及当时身为华社研究中心主任的柯嘉逊,以及大马妇女权益维护协会的会员艾琳·萨维尔。另外,还有一名被逮捕人士是一名信奉基督教的马来妇女,希尔米诺,被逮捕的原因是,身为马来人却信奉基督教,在大马联邦法令条文中指出,马来人应信奉回教,说马来文及学习马来文化(参看:马来西亚马来人)。这是《内安法令》实施以来当局所采取的最为广泛的一次逮捕行动,舆论形容,这是马哈迪首相确立其“强人政治”的标志。
董教总当时强调,该课题并非种族课题,“我们准备接受任何种族的老师,只要他拥有合格的华文资格”。
不过,当时的教育部长安华坚持不妥协,导致华小高职事件越演越烈。董教总联合马华、民政党、行动党和其他华团在10月11日,于吉隆坡天后宫召开全国华团政党抗议大会表达强烈反对,而3万名华小学生也准备进行罢课[1]。
当时由现任首相纳吉领导的巫青团在10月17日于拉惹慕达路体育馆举行一场万人大集会,其中一个布条更展示“以华人的鲜血染红马来短剑”耸动字眼[1]。
政府展开茅草行动以控制因为敏感课题的炒作而煽起的种族紧张气氛,逮捕了119人,其中包括反对党领袖、公会领袖、社会活跃分子、原住民、园丘工人、基督教工作者、伊斯兰教基本教义者,以及华教人士。
1987年巫统陷入党争,随后更遭高庭宣判为非法组织。当时的首相兼党主席马哈迪所领导的A队在4月的党选中只以微差胜出,击败由前贸工部部长东姑拉沙里领导的B队。
当时已退出政坛的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更对此发表过精辟的分析[1]:
“巫统正在面对分裂,马哈迪在党内的主导权面临危机。12名巫统党员于6月25日入禀法庭,要求宣判刚落幕的巫统大会与党选为非法,巫统党员的诉讼仍然在法庭进行。”
“如果法庭的判决对他不利,那么马哈迪就别无选择,只能下台。他必须寻找出路脱离困境,因此制造了一个国家危机,重新团结巫统来对抗共同的敌人,而想象中的敌人就是华社。”[1]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政府派遣不谙华文的行政人员担任华小高职,董教总担心此举会使华小变质,因此大力反对。然而当时的教育部长安华坚持政府的政策,事件越演越烈,最后政府展开茅草行动,制造恐怖假象,来团结巫统以共同对抗华社。
在茅草行动进行时,马来西亚境内销售量最高的英文报章《星报》全面报道所有关于茅草行动的消息,而被政府勒令停办。数月后,《星报》在巫统管理层监 督下复办,所有参与茅草行动的职员,被禁止发表相关言论,否则将遭遇牢狱或内安法令对待。不仅是《星报》,几乎国内所有的报章都受到政府的控制,而不得再 报道巫统政府舞弊和贪污的罪行。
在经济上,茅草行动引发台湾商人的恐慌,由于担心发生像印尼一样的排华暴乱,台商在当时 大量撤资,事后马哈迪委托李金狮前往台湾安抚与招徕台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C%85%E8%8D%89%E8%A1%8C%E5%8A%A8
在茅草行动中,106名(补充统计是119人)朝野政党领袖、华教人士、环保分子、社运分子以及宗教人士等等被捕,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片人人自危的氛围当中。当时,马来西亚政府援引《马来西亚内安法令》扣留他们,却始终未能提出他们危害国家安全的证据加以提控。同时,三家报章,包括英文报《星报》、中文报《星洲日报》及马来文报《祖国日报》(Watan) 也被勒令关闭。
事发
1987年间,华人社会为反对政府派遣不谙华文的教师担任华小行政四个高职的不合理措施,10月11日在吉隆坡天后宫举行由马华、民政党、民主行动党和民间团体联办的抗议大会,因政府当局不予理会,抗议大会成立的行动委员会号召从10月15日起,一连3天,有关的华小举行罢课抗议。过后政府当局于14日同意进行协商,所以罢课抗议行动最后取消。尽管罢课抗议行动取消了,但是却给了马来人一个平台来作出强烈反弹,当时巫统青年团召集了一万名会员举行万人大会,会议上谴责马华领导人与董教总和反对党之间定下协议。同时要求当时的马华副会长兼劳工部长李金狮和教育部长安华辞职。
民族冲突正在酝酿的当儿,却发生一宗残暴的意外,在吉隆坡秋杰地区(Chow Kit),有个马来士兵乱枪射毙了1名马来人和两名华人,这起事件引起了两族之间的骚动。
1987年10月27日开始,马哈迪政府以种族关系紧张为理由,展开大逮捕和查封报章的“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
被逮捕人士
到11月14日为止,在“茅草行动”中共有106人遭逮捕,华文报《星州日报》、英文报《星报》(The Star)、马来文报《祖国报》(Watan)共3份报章被令停刊。先后被逮捕者包括各阶层人士、各组织代表,他们来自执政党的巫统A队和B队,民政党和 马华公会;反对党的民主行动党、泛马伊斯兰党(回教党)、人民党;民间团体有职工会、消费人协会、环境保护、妇女、宗教、教育、人权组织以及华社领导人。
被逮捕人士中较著名的政治人物包括当时的行动党秘书林吉祥、副主席加巴星、林冠英(现为槟城首席部长)、回教党青 年团长哈林阿斯哈、巫统巴锡马区议员依布拉欣阿里、巫统青年团教育主任莫哈默化米依布拉欣,马华副会长兼霹雳州主席陈杰志。共有4位华教人士遭逮捕,他们 是已故董总主席林晃升、教总主席沈慕羽、教总副主席庄迪君博士,以及当时身为华社研究中心主任的柯嘉逊,以及大马妇女权益维护协会的会员艾琳·萨维尔。另外,还有一名被逮捕人士是一名信奉基督教的马来妇女,希尔米诺,被逮捕的原因是,身为马来人却信奉基督教,在大马联邦法令条文中指出,马来人应信奉回教,说马来文及学习马来文化(参看:马来西亚马来人)。这是《内安法令》实施以来当局所采取的最为广泛的一次逮捕行动,舆论形容,这是马哈迪首相确立其“强人政治”的标志。
因故
官方解说
政府在1988年发表的茅草行动白皮书《朝向维持国民团结》中,辩称这次的逮捕是必要的。根据官方说法,1987年华小高职事件最终演变成为华巫两族之间的矛盾,华人和马来人陆续发起大游行。当时政府派遣不谙华文的行政人员担任华小高职,引发华教人士担心此举会使华小变质[1]。董教总当时强调,该课题并非种族课题,“我们准备接受任何种族的老师,只要他拥有合格的华文资格”。
不过,当时的教育部长安华坚持不妥协,导致华小高职事件越演越烈。董教总联合马华、民政党、行动党和其他华团在10月11日,于吉隆坡天后宫召开全国华团政党抗议大会表达强烈反对,而3万名华小学生也准备进行罢课[1]。
当时由现任首相纳吉领导的巫青团在10月17日于拉惹慕达路体育馆举行一场万人大集会,其中一个布条更展示“以华人的鲜血染红马来短剑”耸动字眼[1]。
政府展开茅草行动以控制因为敏感课题的炒作而煽起的种族紧张气氛,逮捕了119人,其中包括反对党领袖、公会领袖、社会活跃分子、原住民、园丘工人、基督教工作者、伊斯兰教基本教义者,以及华教人士。
民间解说
民间人士则指控,茅草行动是巫统当权派为了转移1987年党争的视线,而刻意营造的白色恐怖[1],来削弱马来西亚的司法制度。1987年巫统陷入党争,随后更遭高庭宣判为非法组织。当时的首相兼党主席马哈迪所领导的A队在4月的党选中只以微差胜出,击败由前贸工部部长东姑拉沙里领导的B队。
当时已退出政坛的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更对此发表过精辟的分析[1]:
“巫统正在面对分裂,马哈迪在党内的主导权面临危机。12名巫统党员于6月25日入禀法庭,要求宣判刚落幕的巫统大会与党选为非法,巫统党员的诉讼仍然在法庭进行。”
“如果法庭的判决对他不利,那么马哈迪就别无选择,只能下台。他必须寻找出路脱离困境,因此制造了一个国家危机,重新团结巫统来对抗共同的敌人,而想象中的敌人就是华社。”[1]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政府派遣不谙华文的行政人员担任华小高职,董教总担心此举会使华小变质,因此大力反对。然而当时的教育部长安华坚持政府的政策,事件越演越烈,最后政府展开茅草行动,制造恐怖假象,来团结巫统以共同对抗华社。
影响
茅草行动发生后,以马哈迪为首的马来西亚政府更加严厉管制所有的法令。在翌年更改印刷和出版法令,实施对印刷公司和出版商更严厉的管理,要求他们每年更新印刷执照。若印刷执照被吊销,将不得以法律途径上诉高庭。再者,若印刷公司或出版商,出版假新闻,将被监禁不超过三年。
在茅草行动进行时,马来西亚境内销售量最高的英文报章《星报》全面报道所有关于茅草行动的消息,而被政府勒令停办。数月后,《星报》在巫统管理层监 督下复办,所有参与茅草行动的职员,被禁止发表相关言论,否则将遭遇牢狱或内安法令对待。不仅是《星报》,几乎国内所有的报章都受到政府的控制,而不得再 报道巫统政府舞弊和贪污的罪行。
在经济上,茅草行动引发台湾商人的恐慌,由于担心发生像印尼一样的排华暴乱,台商在当时 大量撤资,事后马哈迪委托李金狮前往台湾安抚与招徕台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C%85%E8%8D%89%E8%A1%8C%E5%8A%A8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我给马哈迪女儿玛丽娜最激烈的掌声!
马哈迪反对净选盟2.0的709大游行,但其女儿玛丽娜(Marina Mahathir)唱反调。
她以不点名的方式,批评那些对安美嘉展开人身攻击的人士,不止毫无根据,论据也相当肤浅。
“如果他们诉诸人身攻击,这显示那些反对净选盟人士的论据是多么肤浅。”
“如果你觉得你是对的,比起直呼别人的名字和侮辱他们,你可以说出更好的论据。”
玛丽娜也以不点名的方式抨击警方,只有心慌的人,才会逮捕那些穿黄衣的人。
“我想问说,如果有人看见一件写有‘干净’(Bersih)字眼的T恤,那会被解读成怂恿他们去发生暴动吗?”
“如果我们对自己没信心,我们根本容不下一个字眼。我们在国内的许多T恤上,看过更糟糕的字眼,但没有一件T恤会令我们作出吸鸦片之类的事。”
(一个人受到人尊敬只应说了中肯的话,而不是胡言乱语,依据上述言论,我给马哈迪女儿玛丽娜最激烈的掌声!!)
仅仅是和平集会,何以变洪水猛兽?
是独夫鼻子敏感,疯子的神经大条,加上恐吓言论,满街乱捉人,滥用职权法律的捉狂!还有对颜色与干净的歇撕底里!
让我们一眼看穿,不过是对于权力丧常性的贪婪!
她以不点名的方式,批评那些对安美嘉展开人身攻击的人士,不止毫无根据,论据也相当肤浅。
“如果他们诉诸人身攻击,这显示那些反对净选盟人士的论据是多么肤浅。”
“如果你觉得你是对的,比起直呼别人的名字和侮辱他们,你可以说出更好的论据。”
玛丽娜也以不点名的方式抨击警方,只有心慌的人,才会逮捕那些穿黄衣的人。
“我想问说,如果有人看见一件写有‘干净’(Bersih)字眼的T恤,那会被解读成怂恿他们去发生暴动吗?”
“如果我们对自己没信心,我们根本容不下一个字眼。我们在国内的许多T恤上,看过更糟糕的字眼,但没有一件T恤会令我们作出吸鸦片之类的事。”
(一个人受到人尊敬只应说了中肯的话,而不是胡言乱语,依据上述言论,我给马哈迪女儿玛丽娜最激烈的掌声!!)
仅仅是和平集会,何以变洪水猛兽?
是独夫鼻子敏感,疯子的神经大条,加上恐吓言论,满街乱捉人,滥用职权法律的捉狂!还有对颜色与干净的歇撕底里!
让我们一眼看穿,不过是对于权力丧常性的贪婪!
2009年4月4日星期六
矛盾的出走,荒谬的回流!
看见巫统近来出现的论调是复古及矛盾的,在维护皇权思想下,马哈迪回到巫统。我们无法猜测当年他为什么执意把统治者的免控权拿掉,可是最终在发生人民权益的议事上,所谓尊重苏丹成为霹雳州变天的最要论调的基调。
问题是这点马哈迪在如此情况下回到巫统,某个程度上可以外在形似诠释他是认同巫统的看法。
选择性发言是巫统领袖一贯的做法,如此的做法除了在他们做法及论调上错漏百出,也可以看见他们对于维护人民权力的部分,可以及可能荒腔走板。在政治角力下,人民意愿被牺牲,这是有些人提改革,他们未必依循人民的意愿去改,这是显而易见。
一些人的做法是一贯性,例如上位者做宽赦的动作,实际上并不是厚爱或原谅,更不是承认错误,我们可以从这些人释放的诚意上看见这些对于国际社会做的粉饰橱窗的大动作。
再者,一些人把上位者当神或偶像来膜拜,还记得阿都拉被华文报包装成包青天,今天他却是因为无力肃贪,得罪贪官而败走,如此狼狈的落水相与他心口是否一直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今天老马回槽,我只能用“矛盾的出走,荒谬的回流!”来形容,这些政治挪动的棋步,如果步步都不是为了人民,为了私己与裙带,为了儿子的前途。
我想人民如果还天真烂漫,且看次次的补选,他们说选民是老板,这次的补选他们干脆说皇室是选民的太上皇,而且要人民听他的。依然对于这些怀抱幻想,除非心理有病,否则一定是以为病入膏肓的国家经济在如此错乱的论调中仍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这些蚕食鲸吞不事生产,不求进取吃老本的动作永远是做茧自缠。
问题是这点马哈迪在如此情况下回到巫统,某个程度上可以外在形似诠释他是认同巫统的看法。
选择性发言是巫统领袖一贯的做法,如此的做法除了在他们做法及论调上错漏百出,也可以看见他们对于维护人民权力的部分,可以及可能荒腔走板。在政治角力下,人民意愿被牺牲,这是有些人提改革,他们未必依循人民的意愿去改,这是显而易见。
一些人的做法是一贯性,例如上位者做宽赦的动作,实际上并不是厚爱或原谅,更不是承认错误,我们可以从这些人释放的诚意上看见这些对于国际社会做的粉饰橱窗的大动作。
再者,一些人把上位者当神或偶像来膜拜,还记得阿都拉被华文报包装成包青天,今天他却是因为无力肃贪,得罪贪官而败走,如此狼狈的落水相与他心口是否一直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今天老马回槽,我只能用“矛盾的出走,荒谬的回流!”来形容,这些政治挪动的棋步,如果步步都不是为了人民,为了私己与裙带,为了儿子的前途。
我想人民如果还天真烂漫,且看次次的补选,他们说选民是老板,这次的补选他们干脆说皇室是选民的太上皇,而且要人民听他的。依然对于这些怀抱幻想,除非心理有病,否则一定是以为病入膏肓的国家经济在如此错乱的论调中仍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这些蚕食鲸吞不事生产,不求进取吃老本的动作永远是做茧自缠。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