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二分法,写支持回教党等同支持神权的回教国;更写着支持巫统等于支持世俗。
问题是巫统属于世俗政党吗?
巫统在马哈迪提出已是回教国,进而纳吉说我国非世俗国,如此妄断,依据我国仍属宪政体系,我国规定回教为国教。但站在政治立场而言,巫统从来不把世俗当合理。
何谓世俗?
词典解释一
世俗 shìsú
(1) [common customs]∶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mundane]∶非宗教的
如果真的国家是非宗教的,诚然我国社会契约的基础就是明证,问题是政治人物不把这当成一回事,暗地里已经进行许多政教合一的大动作。
何谓世俗国家?
释义
世俗国家(Secular state)是指一些对于宗教事务持中立的国家,没有对任何一种个别的宗教习俗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也是没有类以国教的宗教。一个世俗国家也视信奉不同宗教的人为平等的个体,没有偏袒或歧视信奉个别宗教的人。
理论上,世俗国家保护宗教自由及政教分离,也指一些防止宗教干预和控制政府权力的国家,更有法令保护任何一种宗教,包括少数宗教免受歧视。
在某些世俗国家中,有在比例上相当多的人信奉一种宗教(如土耳其);而某些则有很大的宗教多元性(如印度)。有些国家在建国时已自我定位为世俗国家(如菲律宾),也有些是经过世俗化才成为世俗国家(如法国),还有不少的政教分离国家。在历史上,世俗化的进程是由给予市民宗教自由开始、再而废止国教、停止使用公帑资助宗教团体、使法律脱离宗教的控制、开放教育系统(而不强制任何宗教)、接受市民改变信仰、以及是容许信奉不同宗教的人担任政治领袖的。此外,原有的宗教假日不受到影响,而公众机构的运作也不会受到宗教团体的影响和控制。
在世界上,有不少不同类型的政权已经成为世俗国家、包括不少的共和国。可是,仍有不少自称世俗的政权仍然是不完全世俗化。以法国为例,国家机构在圣诞节假期时会停止工作,而天主教学校的教师仍是由政府支薪的。
我国依据宪法保障信仰的自由,如果真的是宗教国。这样的立足点是矛盾与冲突的。
问题在于我们不能透过政党来阐述世俗,因为政治力量的源头都是来自达成目的。
如果基础群众是支持某宗教治国,依据如此的人如果过半,我们就无所谓宗教所言。
如果我国不是回教国,为什么巫统领袖可以指鹿为马?硬把我国当神权国?这无非是许多政治人物无视多元化的大环境,透过多年占据三分二的议席,蚕食了原貌。
政治趋向宗教,如果人民未刻意把宗教作为列入政治的宗旨,反倒跳出来认清理论上,世俗国家保护宗教自由及政教分离,也指一些防止宗教干预和控制政府权力的国家,更有法令保护任何一种宗教,包括少数宗教免受歧视。
这才是问题所在。
实际上,回教党未承认我国是宗教国,反倒是正确且合理。
反倒,巫统这样“假”世俗,而真回教国化。只有避免政治人物操纵宗教进而达到分裂人民的做法,是确立世俗国体系。
所谓世俗国家(Secular state)是指一些对于宗教事务持中立的国家,没有对任何一种个别的宗教习俗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也是没有类以国教的宗教。一个世俗国家也视信奉不同宗教的人为平等的个体,没有偏袒或歧视信奉个别宗教的人。这不是限制人民的信仰自由,反倒令不同宗教的人得以成为平等的个体,才有所谓的自由信仰。
如此下,国家订立为世俗国家标准,更大的程度上必须确立信仰必须是真信及虔诚,绝非政治力及好处更或诱惑而达成形式下的信仰。
很可惜的是某些人把宗教列入政治议程,无视宗教是属于信仰与道德的部分,反倒试图透过宗教而建立政治力量,在矛盾中寻求机会与利益。这些做法是沾污了宗教,而非彰显宗教的实质作用。
宗教国的树立在基础上必须是绝大多数人信仰以外,很大程度必须做到包容其他宗教信徒的存在。
问题在于对于宗教事务持中立的国家,对于宗教本身是更好的,这可以避免宗教沦为政治的器具及达成目的的手段。
所以,谈世俗化的部分,诚然不可又应把支持什么执政党才能达成世俗,就真实的生活经验得知,我们无从相信某政党可以保障世俗,反倒这些人必须把眼力加强。仔细看宪法保障“宗教自由”。
我国只有令宗教视野脱离狭隘与偏差,我们才能做到维持世俗这概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