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纯从艺术生态看创造者的感想,写的很不错的文章。
很多人不懂艺术,不理解黄明志,你这次真的错了的结论,在艺术过程中,根本没办法成立。
就这样评议成为发表的责任,成为被主流媒体唱出的高调,很多时候观众是无法透过创作的窗口理解创作者的全部。
更多的人,想要用他们懂得的价值来说他们的话,这不是艺术本身,创作本身,更非创作者不懂你们的所谓这样或那样!
懂得就不可以做,做了就是错,你当错也好,当对也好,当任何附加的价值,都无助于你去批判作品,因为作品的价值源自他本身。
不懂的人继续迷糊,因为你懂为什么不照他既定的思维做,但这不是卫道,我个人认为是人跳脱不出自我,容纳心态不大,习惯养成。
很谢谢明志的部落客后一位老颜写着:
https://www.blogger.com/comment.g?postID=3868715546372036244&blogID=5343744345237981935&isPopup=false&page=2
致黄明志,
与其与巴洛克时期的裸体艺术相比,或许,你应该以库尔贝这张油画创作——世界的起源——作为举例,来彰显你的写实主义精神,同时用以发问色情与艺术如何界定。
这张做为写实主义始祖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的标签之作,标示着库尔贝与当时法国社会传统派创作分离的决心,其被公开发表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倍受惯于严守清规戒律的保守派大加挞伐,并但如今,却好端端地仍然在法国奥塞馆定期展出,原因在于它的离经叛道,它对那些贵族僵化品味的颠覆性,由此,亦使它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写实主义因而在库尔贝手上正式发光,并引发艺术与色情的热烈辩论,直到当代仍然不休不止。
可惜的是,你选择在鸟不生蛋的马来西亚发表你的‘反讽’艺术创作,并没有太多人原意正面解读你的创意;可恰恰幸运的也正是你选择了在鸟不生蛋的马来西亚发表你的‘低俗’艺术创作,才能引起如此不能自拔的连串反弹,并终于惹来更具力度的语言暴力演示,由此不可不谓抛砖引玉、一呼百应,使《邱老师的ABC时间》终于完成了整个艺术的集体创作与接收过程,只要大伙儿能耐着性子把所有留言仔细地阅读,便能对你所揭示的粗俗及浅薄现象能更有完整的认识,马国教育的失策则更是呼之欲出。
我想说的是,从来艺术家的创作未必代表他个人的品味,他们的作品就像纷繁杂陈的怪象下的容器一般,环境怎么提供它营养,它自然孕育出适当的形状与味道来。可是,在你的创作发表后,似乎没人有兴趣了解你们边缘人的心声,或尝试关注中学老师的困境,大家莫不急着粉饰太平,并找来成功有为的学长,或成功学长自动现身,说产品好、产品妙、产品呱呱叫,现下三语教育好得很、棒透了,从来不需要纠正什么,况且个人只要有决心,再刁难的困境下,到了欧美国留学后即能成功摆脱,成为模范,化为精英;谁知却没人找来到台湾中国留学的失败学长,让其也发表一番,如此之不客观不公正到了极点,跟华社日夜声讨的污桶有何分别。这就好比有人质疑马大的世界排名为何年年不理想,执政者却顾左右而其他,不愿面对异声而作反省。
尤其诧异,主流媒体何以引领团队,并以其惯常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你的创作格局,从中刻意漠视、扭曲你的主题,并引领大众批判你创作中的末梢细节,挑战你的能耐,并说你的创作根本解决不了华社教育问题。他们大概想在观众观赏你的作品前,先来一课‘艺术赏析’,做做简单导览,或加以善意梳理,折射出其一贯温馨的家长保护心态,仿佛也早就明白自家孩子不懂事极了,荒蛮得很,学好学坏,只悬于你黄明志创作的一念之间。看来你若不去只做一系列的孔子孟子多媒体影音书,你仍是长不大的“孩子”一个。
讽刺的是,其多此一举的社评反倒招来更多观众,看来附和你的人反倒占多数,真是始料不及。
我认为,艺术创作的价值,从来都只在于揭露问题、反映问题、或成为艺术家宣泄不满之地,它根本无助于解决问题,它只会把隐藏多年的疮疤狠狠揭开,佐以各人自己的独特方式,以及智力水平。巨匠毕卡索说,艺术家是反体制的,他们是体制的破坏者,是社会的渣滓,甚至在某些当权者眼里,他们与敌人无异,破坏则是他们所热衷于进行的。可是毕卡索同时认为,这些有创见的艺术自由非但不应该被提倡,反而该遭到压抑,意即艺术家的最初创作阶段,应该遭受大量反对、误解、诅咒,能最终熬得过去,真正有力量的艺术品质,才能修成正果。
至于对自我本源的不满而宣泄,则根本不存在建设性与否这一说。纯艺术创作与宗旨,或许仍跟贡布里希所说的那样:不存在艺术,只有艺术家本身。除非通过主流媒体管道发表,或者该创作存在雇主与聘用关系,否则一个人的纯艺术创作,不需要考虑服务于大众,它本质上属于艺术家自我的“享乐”过程,属于艺术家内心活动的再现记载,何来对错之分?所以那些《黄明志,你这次真的错了》的结论,在艺术过程中,根本没办法成立。
另一方面,你却更要小心那些不顾一切附合你的人,尤其提倡粗俗文化的一群,你或许应该清醒地认知你创作最初的立意,切勿过分偏离与摇摆,在创作方向的取决来说,才是上策。除非你想反映,马国华裔年轻人的人格根本支离破碎,则另当别论。
无论如何,我感激你丢出了一面照妖镜,让我更加确认如今的马国青年,仍然是被围堵、无助而彷徨的一群边缘人士,他们无计可施,仍只能通过口头不断地互相埋怨、比对;他们仍然被当权者漠视,取笑或者;同时,仍然有一群自鸣得意的人,高调地说我做(妥协)得到,为何你(妥协)做不到?
一定是你比较懒惰。
然而艺术本身呢?谁去留意?为何马国智识能力与鉴赏角度依然有限?
当然不是教育环境的问题。一定是大家都懒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