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结合社区概念,我们何不结合乐龄人士做更多比较系统有意义的
许多社团有空间,没有人,许多老人想贡献社群却没有空间。差别,就在年轻一辈有多少人放下身段听老人讲话?也有多少政治人物想到他们其实是“活宝物”。
他们仅是缺少交通或人与人的联系方式。如果你是他们晚辈,为什么不趁他们还在的时候,学会教他们上网,或把他们事迹记录下来?
或者社会尤其是政府可以更系统的记录包装与分类,让社区因为老人色彩更丰富。
看到文化张吉安,考古乡音。其实,老人可以让社会色香味俱全,老人更可以卖出时代,划出过去,记录成将来。
文化是一种延伸,技艺是一种丰富的人生;错过就失去,对于未来,这是空缺的遗憾。
每 个人都有故事,都有历史,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可惜,没有人在他们共同付出许多人帮这城市或所属地方记录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历史。
更可惜的他们许多老人有着 自己背景,有着独特的机能与技艺,却未必获得孩子继承,他们可以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记载着郎中古方,失传的机能,古早味道美食配方,甚至是对于地方的种 种记忆等。
为什么我们就如此让历史留白?为什么有如此多非政府组织却没有人系统把这些文化遗产一一找回来?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成生活导师,提供他们一些时 段在一些地方,说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秘诀,传承他们的古早记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