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国家竞争力的迷失

我国媒体习惯用非常没有既定的衡量标准来评估国家竞争力,尤其是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排位。

这个中容易产生部分的迷失;相对于不利商的国家,利商的国家获得更佳的位置。

问题在于我们必须思考评估背后的准绳,还有相对于全球化各个国家对于环境保护是不是相对的严格了!

或许,相对于其他国家经济环境的退步,未遭遇贸易逆差的国家,一般有利于出口与进口的国家是相对位置比较高的。

近年,中国采取比较经济控制的模式,进口的情况相对缓慢,未来甚至是负成长;依据利商的条件看,当然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排位会下跌。

如此的情况也发生在澳洲等发达国家,他们相对的经济情况没过去好,不过不能忽略的是绿色政策大幅度的抬头,这明显的全球已经不再视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排位为首要指标,反倒相对于改善生活品质与居住环境是当地政府首要考量的因素。

如果有人因为马来西亚成功超前而感到雀跃。不过,在我国总体规划侧重于人弃我取,尤其是针对高污染环境的产业,这无疑是政策制度拟定的松散,导致我们相对于利商。

但,利商不一定利民;虽然制造高额度的就业机会,却有隐忧,整个所谓的吸引外来资金的幅度是不是高?背后有主要两点,所谓外来产业是不是顶尖产业,顶尖产业有利于发展知识经济,也相对于可以规划更全面与具有相对高时效性的产业。二,我们必须视产业的配合度的层面,我国是否由于引进该产业,可以掌握特定的基地优势?


在这两点因素的背后才是造就持续经济的动力,如果我国采取经济分散主义,毫无根据与规划的吸纳非实质具有长远利益,反倒必须遭受健康与破坏环境生态等;这些竞争机制缺陷,在没有详细的规划,必然破坏其他国家产业类型,例如无烟工业或教育规划等。

这些竞争排位再高,其实问题更不被看好。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