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一推出,经历一段使用期限,出现地球已经是平的状态。所谓平就是对等,人与人可以对等,但是这些所谓概念上的对等,不是完全对等。至少对于没有经济能力负担使用网络的人,这样说是偏颇;对于虽有经济能力,却未必想学习抑或学习接受得来的群众,这也不是对等。
比较有趣的是在我国政坛领袖中,在野党触觉最快,因为被打压的情况最多,所以他们寻求改变的反应最快。很多开始从网络论坛参与发展到政党论坛,领袖也开始晋级。这些拥有号召力的领袖一窝蜂设立自身的个人网站,从网络推出博客,又出现在野党从政者参与政治言论的部落客的主动最快。
在三零八前,零星的马华最高领袖也参与这板块,虽然政府推出许多属于官方网站,但是内容的更替可以与他们服务效率成正比,一样的令人感觉不到新鲜。不过,在三零八后,整个政治狂潮席卷互联网,许多马华与巫统都出现彼此一窝蜂的涌入。问题是他们所思所想是不是契合这个时代?会不会引人入胜?在经历一段时间洗礼,我们会发现属于在朝的博客比较倾向对于在位者的批判,这是比较清新与正常的写作。可是,写归写,评议归评议;当政者是不是接纳及吸收甚至接受这些在朝的支持者的善意批评。
老实说,我比较欣赏博客路见要鸣的说法,很公允,就是令人大失所望。
其实,我想在网络参与的部分,前首相敦马的言论是一枝独秀的,如果不是他的参与激荡,我想对在野博客没有影响,但是对于在朝的博客却似乎已经刺激到当政者的心脏。尤其是他在脱离巫统的那个阶段。
很有趣的他写的是博客,不过没有察觉他是不是在facebook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在他如愿令拉伯退休后,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拉伯的女婿,所谓某一楼的哪一位。可是,在他从小回到巫统,我们会察觉在朝在野之间的政治影响力板块是突然收窄的,也就是出现比较多的是属于言论闭塞后的一些比较尖锐的声音抑或一些可有可无的托脚文章。
虽然在一些问题课题如赵明福抑或变天课题上有所谓抹黑博客,也就是地下化博客。一般上网络是不是被磨平?这也可以有趣的从一些定义看到政治人物的努力。
原来要解构一个人的架势不简单。
从网络生态看政治人物心态,我们可以看见区别,那就是:
从最原始的(1)个人网站,(2)部落格,(3)facebook。
facebook是属于最直接最平等的一层,因为互动性大,愿不愿意加他(政治人物)是一种属于自我的选择。
在选择阅读部落客,比个人网站进步因为部落客直接涉及意见;部落客却不是人人都爱有,有些人比较喜欢简短书写,所以用facebook或许可能遭受人直接shoot你!虽然你可以删除阻挡甚至把那人从你的名单删除。我们知道嘿嘿!原来网络真正的铲平对等就是不要你高高在上。
我们不要什么启禀,更不要把自己的言论当什么报告,我们直接要的是你听你的反应。不过很多时候看见那些被人家问哑了..说话达不到重点。。。谈论与讨论无法直接及触及问题像翁诗杰回答媒体的那种姿态,我想今天看见慕尤丁。
网站写着:
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年轻世代
慕尤丁推介个人政治部落格
http://merdekareview.com/news/n/12178.html
这不是个人政治部落格,这是个人网站。
再从,
http://www.my-malaysia.com.my/
的网址看来,我们会发现my-malaysia居然代表个人,1 malaysia代表另一个人。这是什么意思?抑或如果论到他做首相他已经提出my-malaysia概念?
不过更有趣的
http://www.my-malaysia.com/
已经有人用过,退而求其次的使用com.my已经可以说明网络是平等的,不论谁要用,请你早一点申请。
使用个人网站仍可以高高在上,请问身为副首相的他,首相已经把腰往下弯!为什么你还要选民抬头望着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