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5日星期四

三种常犯却不认为是错误的错误

进行评议久了,必定检讨自己。检讨之中发现自己从最初评议的行为缺失,不断修正与健全想法,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最终是思考解决问题;方法论毕竟是落实的阶段,但是方法残缺,却让问题陷入焦灼,甚至与原本想的不一样。综合了些惯用的偏见,仍有部分缺失就算是聪明才智能干的人也比较不回避,甚至陷入的死胡同。
对自己行为与思维能力,必然先过这三道考核,减少思考流于形式与片面:
(1)对峙来解决矛盾的特定状况:简单说好比两个人因为认定彼此相信的宗教是更好,结果大打出手,甚至演变成恐袭。宗教,本身没有问题,认知与人体现的智慧才是层次悬殊关键所在。例如战争等。
(2)围堵来预防问题的特定状况:两个人因为讨论宗教,出现恶性循环问题后,透过立法甚至限制发言,本意上是避免发生敏感冲突,实切是问题地毯化。例如设定言论自由的干涉,新闻出版的限制,结果导致不属于范畴的,一并被滥用职权如此处理,行使打压。
(3)没实行的想法是最好的:好比很多人把宗教或种族治理想法想得太完美,结果由于没有获得实践;认定可信,却未必实践,人总是对于自己想象的认为是美好,即使有类似的失败经验,却未必获得理想主义者觉得是问题,就算同样问题发生,从未根本解决;有些时候由于想法的出发点是特定与限制的,例如经文如此说。例如,宗教国,政经合一,政经分离,锁国政策,保护政策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