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門診來了多年前的乳癌病人,只見她無奈地說「主任,我需要那一張菜單。」表示之前按照醫院給的菜單建議吃飯,飲食與體重狀況維持很好,沒想到結束治療三年後,她搞丟那張菜單,少了依據,一段時間過去,自然就忘掉菜單上的內容。就像未受過營養學訓練的一般民眾,之後她就隨便吃,越吃越難以約束自己,加上乳癌病人常輔助荷爾蒙治療,食慾很好,稍不注意,體重就像脫疆野馬直線上升。
通常癌症病人、家人與照顧者,都有比較高的危機意識,會盡量選擇健康的飲食,但是他們落實的程度與方式仍有不少差異。有的人是時間久了忘記,有人是緊繃過頭疲乏難以繼續,也有些人對健康的飲食方式原本就一知半解,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吃得已經很健康,很講究了,但實際上,是某些營養素攝取過剩,而不夠的營養素仍然補充不足。
我常看到的營養攝取型態,是熱量偏高、纖維偏低,鋅、葉酸不足。例如膳食纖維的每日攝取建議量是二十到三十五公克,國人卻常常吃不到十公克。聽我這麼說的人,不少會驚呼「為什麼?」、「怎麼可能?」但實際情況是,你可能知道一份青菜是一百公克的量,經烹調後約等於半碗,生的約一碗,但是大概不知道這一百公克青菜吃下去,纖維才只有一公克的份量,吃三碗才六公克!所以,一般建議主食最好是纖維多的糙米或全穀類,平均一碗大概就有八公克。
我自己早餐則是常吃燕麥,午餐、晚餐也盡量選擇糙米或五穀飯為主食,力求接近建議量。
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缺鎂?
台灣地區國民膳食調查發現,國人每天營養攝取的問題,是還沒考慮到代謝的生理作用,單在原料攝取方面就已經不夠。像鎂,多數國人的攝取量都不足夠。雖然鈣、磷、鎂之間有攝取比例原則的問題,過多的磷、草酸、植酸與膳食纖維會降低鎂吸收(嗜飲咖啡、紅茶、酒精飲料),而鈣也會降低鎂的吸收,但是要當鈣攝取量超過二千六百毫克時才會產生影響,一般的正常飲食無礙吸收,關鍵還是在吃進多少含鎂的食物。
檢視一下國人常見的飲食菜單可以發現,菜單中常常沒有含鎂的食物來源,例如富含鎂的核桃、杏仁、腰果、綠葉蔬菜等,鎂自然會攝取不足。這就好比一段時間沒吃到蚵仔或是蛤蜊,當然就不容易吃到足量的鋅。
每天吃一把核果,其中所含的有益成分對健康很好,尤其是增加鎂的攝取。而現在,新版的國人膳食參考,把核果納入我們每天要吃的食材了。核果類可以選生的,要吃前烤一下,盡量不要選油炸的;再者,打開後我通常都放冰箱冷藏,而且會儘快吃完。要不然,建議你將保存期限記下來,再將期限減半,那就是你該吃完的最佳期限!
為了健康考量,我每天都會吃一把核果,但核果類熱量高,當然不宜多吃,不過坦白說,偶爾也會不小心吃過量,因為實在太美味了。
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我們過去比較強調三大營養素,可是人體也需要很多種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不足,在調節身體的過程中,會使得人體機轉運作產生困難,這些議題我們反而比較少提及。包括癌症病人在內,微量元素也是缺一不可。
衛生署每十年都會做一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多次的調查指出國人維生素B群每日攝取量在各年齡層普遍有不足,或僅達邊緣需求量。美國自一九九一年推動每天五蔬果的飲食防癌運動,民眾身體力行,至一九九五年起,癌症的發生率就以每年0.7%的速度下降,死亡率也降低0.7%。
反觀國內,天天五蔬果的提倡宣導也行之有年了,但是癌症人數還是持續往上升,真令人納悶!美國幅員更大,蔬果種類更少,可是他們重視蔬果攝取之後,癌症人數就得到控制,美國心臟病的死亡率甚至都超過癌症了,反觀國人癌症發生率還節節向上!
我們討論國人罹患癌症的原因,可能與微量元素不足有關。例如,葉酸就與癌症關係密切。
均衡飲食的目的,就是要讓人體所有的生理機制運作順暢,不只是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要充分攝取,更應該強調葉酸、維生素B群、鋅、鎂的足夠吸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