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在专制体系下,没有出现几位好皇帝,鞭长莫及一直是泱泱大国的致命穴,人口太密集,天灾连连一直是大问题。
美国曾经要邓小平实行民主,邓小平回问说,你们能容纳理解我人口的局势再说。
真的,人太多容易闹出人命。
康熙对于他们前朝的所有皇帝不以为然,看见各个明朝的皇帝,最终结束帝制,评分各个帝皇的表现,明朝是得负数,而清朝平均分勉强及格。
看来,康熙对于自己的传位,能不能发挥选贤举能,是不是能还是不能?很多人都会笑他虽懂中国文化当时的他不谱帝皇术。
在康熙爷的孩子能干的太多,庸碌的却是当初他初立的太子,又废又立。全天下没有几位太子是做太子几十年的,他儿子每天战战兢兢,大半辈子看见一位人称贤君在前。他多看老豆一眼,人家都会造谣说他看看他老爸死了没。
康熙爷最不争气的孩子反倒是老大,自以为揣摩到圣意,说如果爸爸不忍杀太子,他愿意代劳。蠢蠢欲动,豺狼之心。
八爷党成群结党,一群人保荐都是老八,一个贝勒的评价胜郡王,更胜已是亲王。面子可大,能力可强,拿捏得度,有贤王之称,却只是低下女子的儿子。我们搞不清楚为什么康熙不喜欢他,可能是有他仍官官相护,问题无法得以解决吧?
四爷雍正,被称冷面王,当年位居太子之下,办事严峻不择手段爱面子,如果不是康熙看中他儿子乾隆,我想皇位不轮到他,好一个冷面王恰好替儿子找到好老师,又恰好在狩猎时给了乾隆一个不服的机会。
仁义啊!这东西不好说。但是小小年纪说的大道理,就像他老爸不逾越,守本分,所以被相中。
康熙看东西不看前面,不看表面,儿子多是贤能。用谁都可以,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选人。
有人说,原来各个儿子都厉害才会闹出儿子失和的事情,这是帝皇世家在所难免。
回头看金庸的说法,不偏向民主,却指向千秋伟业的基础之说。
他说,欧美印度,甚至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只在一载。中国在经历多次外族文化与权力的侵入,最终都被中华文化所并吞,各族的共和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中国老早确立嫡长子的体系,从皇上到百姓的世家,俨然有次序,虽然没有说很好,却很好。如此可以避免国家家族在一些不安分的人身上以为有机会而争。
中国是避免争的精神大于争,儒学仁政在董仲舒手上变了样却君臣五伦确凿,一派封建几代忘却思索进取,选贤举能,是举还是不举,似能不能。令人多番思量,也不能说这是行还是不行,当凭借比敌人久长的策略,泱泱大国中国傲世人民几千年。
在他面对一时之选的强敌,是斗长久,无法再斗能就是把他变成自己人。
在日本的企业有种文化叫忠诚,一些日本人终身奉献一个企业,欧美人看见他们的崛起,啧啧称奇。
再有一个地方叫做德国,他们的崛起是因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这些人的精神与魄力是聚沙成塔,就像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不外乎他是务实的很够安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