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星期六

圈地与圈地致富

当代人无论如何富裕,摆脱不了土地致富。

如果要维系富裕的生活,圈地再失当,也会继续发生。

一,我们都知道没有路口与交通衔接的土地是相对没有价值的。

二,我们也知道把最完善的交通联系点画在属于自己土地拥有权的位置,那些利益永远是最大。

三,如果你拥有的土地在外围,你必须把它与最大商业价值的区域画连接的线,哪怕你惹民怨!

------------------------------------

延伸阅读:

英国圈地


  圈地的现象很早就在英国发生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速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最初,圈地主要是为了养羊,后来随着市场上对粮食和原料作物需要的增长,圈地渐渐地被用以发展农业。从地区上看,圈地首先是从与市场联系较紧密的东南地区开始的,而在圈地运动中最积极的是那些在“价格革命”中受影响最大的中小贵族,即乡绅。 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耕地变为牧场

  被圈占的土地,先是公地和荒地,后来连农民的份地也被圈占。大批农民被从圈占的土地上赶走,他们丧失生产资料,到处流浪或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圈地虽然并非地主单方面以暴力进行的掠夺,有时也是农民与地主订立协议的结果,在17世纪这样的协议曾在大法官庭登记,但圈地所引起的农民悲惨的境遇和造成的社会上的灾难性的后果,却是无可否认的。关于圈地运动所造成的祸害,早就有人不断提出抱怨,并且引起英国政府的严重关注。早在1488年亨利七世时,在一项法令中即已指出,怀特岛上的人口减少,是由于将耕地变为牧场的结果。




清代圈地


  清初满洲贵族大规模圈占汉人土地的活动,为清初弊政。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欲和笼络八旗将士,派遣官员跑马圈地,先后出现了三次高潮。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下令:“凡近京各洲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国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死于寇乱者,无主地甚多,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清世祖实录》卷 12)顺治二年九月,圈占的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等京东、京南府州县。顺治四年正月下令于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 府州县内圈地。此后,大规模圈地停止,但是零星的圈地、换地,“带地投充”仍不断发生。圈地持续了几十年,共圈占汉族人田地 224982 顷。圈占范围主要在直隶6府2州1县,共计77州县,广袤2000余里。少部分在山西之太原、潞州,山东之德州、徐州等地。所圈之地,最初为无主荒地,继之有主无主之地一体圈占;圈占还包括庐舍、场圃,使大批汉人地主和农民骤失田产庐舍,生活无着。满洲贵族用圈占的土地设立皇庄,赏赐王公勋臣,分绘八旗兵丁。对王公勋臣的赏赐,按宗室、王公、官员的等级和所属壮丁数目,给以不同数量的庄田和壮丁地。八旗士兵按照“计丁授田”的原则,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他们依靠这些田土解决生活所需及出征的军事装备。八旗官兵的旗地约 14 万余顷,占圈占土地的绝大部分。清初圈地是野蛮的劫掠,致使百余万人破产失业,流离失所,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也破坏了农业生产,阻碍了社会进步。由于壮丁逃亡和汉族人民不断反抗,康熙八年(1669)下诏停止圈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