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论衡:学者评议前先设身处境
2009/11/24 5:49:23 PM
●季尘
历史学家邱家金续倡议单一源流教育理念之后,再发表华小只会栽培“抄袭人才”,制造一批死读书,缺乏创意及竞争力的下一代,要政府向华小取经前,三思而行。
邱家金举证说本地华校子弟,没几位知名科学家或研发产品人才。看来,邱家金依然在作出评议前,未先设身处境深入了解实况的轻率态度。
环顾邱家金续倡议单一源流教育理念,我原以为他可以透过自己精辟的见解陈述单一源流教育理念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他除了一再公开的在论坛以自身的经验辩解以外,许多人只觉得其见解过于主观,乏新可陈。
如果他自诩出自单一源流教育,可以更胜一筹,殊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师说》。了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自身不过是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勿令学者形象一朝丧
身为学者发表言论,除要避免过于个人背景的主观见解,实事求是的精神本来就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要评议一件事,除了要深度的涉入比较,客观的数据与扎实的说服力更是不可或缺;否则身为专家抑或学者的形象是千年道行一朝丧。
邱家金说本地华校子弟没几位知名科学家或研发产品,我却不能认同,我身边的友人就有同样是华校生的潘建成,以研发出记忆棒扬名海内外;其他成就非凡的华校不胜枚举,以创意为业的华校生,更是比比皆是。
邱家金身为学者治学的态度,原本就不应该把自己的孤陋寡闻,当成真理,否则一再贻笑大方的说法,倒不如不说。
况且“死背”的人不一定没有创意,摄取知识除了依靠灵活的思考分析,有许多生硬的资料仍需要系统排列,依序而记。书是死的,人是活的,知识不能凭空捏造,也不能天马行空,知识的架构在于循行,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学问可以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有创意不是万能,俗语有云:万丈高楼平地起。
把问题导向盲点
当今的知识型经济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个人创意已经不是属于个人,而是经由团队与集体集思广益的创造,况且科学技术的抄袭仍需要一定的扎实科学学识做基础,断然已经不能以个人创意可以天马行空,就认定创意的价值居功最大;实用的想法才是普及的关键。
像邱家金般觉得对于抄袭的行为,不屑一顾。我们反觉得这样做学问态度不太好,人应该学习谦卑,不应自视过高。
依据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我们都知道“仿效”是可取的。人不应该眼高手低,单凭这些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依靠邱家金不屑一顾的学习模式,已助长这些亚洲国家的成就非凡。因为扎实的学习,认真的思考自己的不足,潜移默化的东方文化熏陶,务实于认真的群众态度,相对于欧美那些过于个人主义的想法,各有优劣。
任何人都知道知识求之不尽,若认知有错或想法有偏见把问题导向盲点,思考的团团转,那会很糟糕。
身为学者,必然有精专之处,身段与态度必须严禁。如果发表的看法是基于自己不了解误解下,仍在门隙观象,缺乏说服力的看法,外人只会看到他说的许多与事实不符,只能对其“学说”摇头叹息。
http://beta.nanyang.com/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104003&SID=29&CID=97
1 条评论:
Happy New Year.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