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分歧与中庸

人,很奇怪。站在共同点,反倒没有交织;但是站在思考对立点就会争议。

人之所以存在差异,是人的立场,经验与际遇。但,共同价值存在的所谓正确,为什么不全然被遵循?

如果人不遵循正确,是正确本身就是一种问号?还是我们把正确定义的太美好?

杀人者,人得以诛之。这做法对吗?

如果贫困导致饥饿,饥饿导致死亡,人运用求生的本能易子而食,杀人变成合理了吗?

如果存在变成一种选项;这种选项是道?人选择才是道?抑或人思考的道是道?

可以说就算老子思考的依附遵循原则,摆脱不了人;人放驻于存在,必然须按照规矩;但是规矩是人订立的。

合理与不合理的规矩,必须依据特定情况而思考,但是作为所谓的审判人,必须理智与有足够的智慧,问题又出现在于人并不是思考能力够完整。

不信?

我提出几个问题。就中庸吧!

儒家的一种主张,意思是“执两用中”,“中”不是中间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中间的哪一个,而是找到最适合的哪一个,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其中庸即为适合,也可以解释为完美。

如果套用在杀人者,人得以诛之。这做法中庸吗?如果不是,死刑是不合理的。但中庸在哪里?

如果再套用贫困导致饥饿,饥饿导致死亡,人运用求生的本能易子而食,杀人变成合理了吗?如果是中庸,选择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中间的哪一个,而是找到最适合的哪一个,又是哪一个?

道是非常道,但是孔子把道说成“执两用中”,“执两用中”是道吗?合乎人的利益,这东西,我们说“执两用中”,但是人类社会的大正义有压迫就有反抗。中庸之道被用来顺从邪恶,屈就强权。

中庸之道“执两用中”还存在吗?记得孔子有一次用中庸之道去劝说土匪改邪归正,如何啊?差点被土匪杀了,吓得赶紧跑了回来,不敢再去了。

说法正义有效吗?道理是对,但是做法上已经办不到,如此大的破绽,出现分歧;问题是逃避解决而只一套书生不敌强盗,说不过去,强调美好。

象牙塔中的思考;如今有人说中庸是中道;但是把中庸包装起来好像凡事只要朝中庸就有效处理事件的矛盾,我简单的举一举就有两个情况,中庸是不能解决问题关键。

事件出现极端,关键不在中庸,而在造就极端的因果,矛盾没有办法解决就提出不着实际的中庸解决国际问题;可他连国内事务都搞不好,却自以为还有余力解决国际事务;简直就不是中庸,而是中庸之才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