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文化”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文化”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

马来西亚只有 历史文化

如果你问我,马来西亚与全世界先进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前几名的区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我可以告诉你,是完全没有艺术气息!

摆在我们城市里头的是博物馆,也就是说是过去的,我国虽然有许多画廊;问题是政府到底用了多少心思去透过艺术来熏陶国人的品位,答案就是“金钱”!

非常臭铜味道,也非常可悲。

我们的政府非但不重视艺术,还把艺术从国外那种完全独立的状态,至高无上的地位,拉得非常低!

简直是侮辱。

文化,没有新化,就是没长进。不重视艺术文明,就剩下行尸走肉。谈不上品味,毫无深度与学养,更没有对于人类内在精神的一种探讨。所以,外国人会照顾面子,因为至少人家懂得什么是颜面,体统与教育经由艺术做出熏陶。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再穷的画家不会去抢。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有足够文化涵养的国家领导人可以如此肤浅,简直就是文化认知,非常之低。

把艺术归纳与旅游相关的部门,简直就是臭!

思维层级等同猥亵。

好像,国人不懂得音乐,也消费不起。

文化岂有与旅游扯上关系的道理。

一个没有艺术博览会,整个国家各个更没有艺术中心;从来没有国际画展来过我国,更没有像样的文物馆;更别谈各个城市拥有音乐厅或其他文化表演活动。

马来西亚文化有什么,只有旅游形式卖钱的表演!

更可悲的是他们短见,出卖历史,不要古迹。留下得只是考虑收藏后值得多少钱!

人家各个社区都有国家设立的艺术文化馆,我们大城市也未必见得“有”!

我国执政的肯定没有政治家,只有政治佬!

你不可能在马来西亚看到莫内,马内,毕卡索等真迹,就好像如果这些艺术品出现,是从火星到地球般非常困难。哈。

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糟蹋着的历史与文化

文化,就是一种韧性;如果出现过,历史给游客无限的想象。

站在印度文明,中华文化与印尼泰国文化交织,这些历史渊源找到一个懂得说故事的人,就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说,精武学校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当年精武学校文武合一的,强国先强民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影响着整个吉隆坡人的文化张力,你想在四五十年代,对于一个还没有独立的国家,一个城市出现如此一群爱国份子,有着强国先强民的想法,是多特殊的吗?

其实,吉隆坡这烂沼泽连建屋子也困难,是什么精神鼓舞了这些人的拓荒精神?

老实说,这些先民其实当年是冒死的精神,吉隆坡当年除了瘴气密布,瘧疾肆虐,说不好听是死地;是谁把这城市活回来?是什么精神支撑了如此一个荒坡变成首善之都,一场大火几乎可以全毁的吉隆坡,有如此的冠冕堂皇,游客进入你城市看得文化好新!建筑好高!虚荣程度非常表面,我想把宣布马来西亚独立的体育馆都可以拆除,是无知无阻如此的没有文化营养,把历史与过去切割,把文化城市压榨成剩下钢骨水泥,把人家来你城市,你给不了别人看到过去!

担心如此处理历史,简直就是糟蹋过去世界各大文化交织的另一面。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OMG!他讲粗口!OMG!他很黄。

生气是把别人的错,发泄在自己身上。

如果没有生气,你我都不会爆粗口。

粗口是把别人的错,发泄在自己嘴巴。

多生气对自己身体不好,但是别人的错,自己永远管不着。

但是别人的错,自己永远管不着自己又气?

与自己无关,保证你不会生气!

与自己有关,佛都有火!

爆粗口的人不会爆与自己没有关的,当别人的错与自己有关,只有两种结局,一是憋着,另一种是破口大骂!

所以,有些人骂的很爽,自以为是精英的人就会扮“清高”。

还会丢一句:“你都管不了!还管什么?当没有看到。”

OMG!

很多所谓精英只会鸟问题,不会解决问题,忘记将心比心,只怪人多心,忍一下就没事了!我解决不了问题,你们更解决不了的,当没看到,当自己死掉。

更好笑的就是给人感觉很有智慧,却说不出具体的办法,更可怕的另一种是捡弱的来打!(立场要漂浮,说话懂选择)

好一句:视事务者,俊杰!

更不是在思考问题,如果可以当没事,早就没事。到底谁在生事?

还一句不是文化,好像不食人间烟火,OMG!他讲粗口!OMG!他很黄。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真实的生活情况,为何不能讲?

“一些政治人物很特别,他们不是告诉你要你支持他;而是狂傲的说如果你不把票投给他就不会得到发展。”

这是报章很少说,偶尔报章仍充斥这类的论调,仿佛全天下舍弃我取谁?

“黄明志写的都是实实在在我们平日讲的话,说的都是平日我们生活对于愤恨不平的调侃,就因为不公平,所以我们才会这样看他们。”

我问:“您不认为粗口粗俗吗?”

“这些平日我们生活用的词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说不可以公开,简直就是对于自己行为不肯负起责任;我们做妈妈的还不是左一句夭寿仔,有一句混帐骂孩子骂老公,难道我们真的不关心他们吗?当然不是,只是我们生活习惯喜欢用这样的方式给最亲近的人另一种溺爱的动作,几乎大家都会,感情从来不因为这些话而疏远减少。”

“那些属于政府的大工程,我们小市民得不到;就算少到只有糊口的份还必须近乎华裔与印度人各一摊,剩下的都留给土著。结果大家都逼于无奈走后门,我们做这些生意意境很久了,从市区到市郊大家都是讨生活,为什么非法小贩多,如果不是难申请执照,依据许多苛刻的条律,我们谁要冒险?更何况这样流浪的日子久了,自己也很想不要再过被取缔的生活。”

“你说文化村内根本不是一个马来西亚,其实这些工程背后有许多流传的说法;这些从政者认为够了!整个文化村只有属于他们可以接受的文化,又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你看看我们卖的商品以前还限制什么可以卖什么不可以卖。一个马来西亚,只是文化表演舞台,像他们做戏一样,如果换成是商品他们要用本投资,卖不出去你的建议还会被酸;文化表演他们未来可以不要就不要,东西却不可以;这些是他们说的。”

在逻辑上,我们看见表现的改变,却连由上到下依然充斥我族,非我的敌对状态,上情过去难下达,下意上方未必体恤;现在改了口号,干训局都有版本,不用多言也只是为什么没改变。

“你看请这些达官显要开幕,红包还要十几二十千。”

我问是你们自愿给还是他们要求,换成的答复是大家已经懂的规矩。有人说如果写报道要有“证据”,我和他虽然这样说,但是都明白这是传言,就算我们会这样做,我们也不会说出去。不是像过去封建体系内有冰敬炭敬。玲琅满目,不过大家谈是谈都怪自己以前为了没有办法可以做的唯一就是这样的办法,是贪污为什么不检举?既然是规矩都有中间人,这些火烧永远是自己屋子,力求永远是为了宣传,多少人会如此做就不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些发生的事情永远是传言,就算当事人都哑子吃黄莲。这些大家懂得却是发生的“梦幻世界”,因为不好说,不容易说,却知道为什么,就像翁诗杰说的“潜规则”。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

给:炎黄子孙

给:炎黄子孙

我是若用英文写的这篇文章,我是在讨论他人的血脉和渊源,但不意味我是英国人。

存在地球上的文化是一种交织及相互,有着渊源,除了汉,蒙回藏也可以使用中文,他们又应该如何看?

身分是一种表征,所谓表征活脱脱的人是可以更替的,例如居住地迁移,换了国籍。

问题在于文化的所属,我们不能说祖先不是中国人,我爷爷是,但后期的他可以说是外侨!

侨是流落祖籍外地的移民,侨可以是落叶归根的一群,但他们不算寄居。

所谓寄居,无论从马来文或中文字眼上解释都是富有贬义。

所以,我们都可以认定这字眼必须小心使用及符合客观情况的描述下,某些人才可以被如此形容。

寄居以为依附他人,也带有不能自立更生的意义。

http://blog.12chat.net/?uid-511-action-viewspace-itemid-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