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巴生海南咖喱飯

在我记忆美食地图中过去在巴生市区旧戏院,应该是国泰后边的小贩摊子中,早市有卖一种美食叫“海南饭”,多年前一早起身换身份证,还曾经刻意跑去那边吃。味道很好!他卖的是一种不太辣的浓稠咖哩淋在饭上,再点了噜蛋与豆皮包着的噜肉,一排排切开,非常入味。每次分量刚刚好,因为印象中先父都会点他们档子的猪血汤,这些非常胡椒粒味道的猪血加上猪肚猪肠葱菜。都是念书开始的记忆,不知何故,每一天吃了精神特别爆满。
吃过阿贤介绍的那一家,不过味道却完全不同,如果肉骨茶算是地道的巴生美食,其实这家爸爸经常只叫海南饭是他从仁嘉隆到巴生读书或教书时代经常品尝的滋味。虽然知道有好几家,但是就是偏爱國泰戲院后面的这小贩中心的巴生海南咖喱飯。原来很多人吃后都觉得醒神!
我讲的是这个巴生也有的古早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YnCU8fXzU
-----------------(转载)
【知食品味尋寶圖】:巴生海南咖喱飯 | 中國報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191425
若要說出這排食攤的正確位置,對不熟悉巴生的朋友而言,確實有點難度。

通常我的巴生朋友都會這般指路:就在前國泰戲院后面的巷子啊!

拜託!雖然戲院的建築結構還在,但早已下畫,換成傢具中心十多年了,不要說外地客,即使年輕一代的巴生人,對國泰戲院這曾經風光過的名詞,也肯定感到一頭霧水!

要 是你從吉隆坡方向前來,不上橋,沿左側Jalan Batu Tiga通往Jalan Pasar,經過一富麗堂皇嶄新的回教堂后,注意右邊找一Jalan Nanas的路牌,拐入后不遠,便可以看到右側有間蓋了清真寺穹頂的華人拿督公聯合廟,廟旁便是“傳說中”的國泰戲院了。

花了這么多筆墨來描述,主角當然不是這座廟,更不是一旁名實皆亡的國泰戲院,而是它們背后巷子裡的一排漆上孔雀藍色的小食攤當中,一間賣海南咖喱飯的食檔。

這可是我多年前還在巴生上班時,常清晨摸黑造訪的食檔。一碗灑入大量胡椒粉的鹹菜豬腸豬血湯,一盤海南滷味,及一碟淋上茨粉咖喱汁的白飯,足以抵消半小時車程的睏意和疲累。

從不接受採訪的食攤

這天我舊地重遊,不諳時宜地在生意最好的時刻到訪,本想臨時起意跟攤主盧大姐做些訪談,以求證近十年來,在閒聊間細細碎碎從她那裡蒐集而來的資料。

一 見面,她便像老朋友似地跟我打招呼,畢竟三年多未見,也許是以前我常常是她早晨剛開檔不久的前面幾個顧客吧!又或許是我經常問長問短,因而印象較深。說明 來意后,盧大姐一臉歉意地拒絕,說從來不願接受採訪。我笑了,說只是短短幾分鐘求證一些資料而已,並主動說在收攤后再來找她,看來,她是不好意思地微笑答 應了。

幾個小時后,回到原地,看盧大姐一副認真專注的神情,正忙著在攤后小小的工作間,準備明天的腐竹肉碎包,我叫她只管繼續,便蹲下與她交談起來。內容不外乎一些早已記錄在昔日筆記本裡的蛛絲馬跡,比方再去確定創始年分與傳承間的來龍去脈等。

在談及傳承時,盧大姐一時激昂,指著檔前一對正在閱報的年輕男女重復說了兩次:你去問問我那兩個姪兒姪女,看他們要不要接?

似乎有點尷尬。在結束短短不到十分鐘的訪談后,我便坐下與這兩位在週末工作之余,才出來幫忙的兄妹談了起來。談著談著,自然而然地便聊起這道市井食物的在巴生飲食文化上的意義。

不比巴生肉骨茶遜色

首 先,當然要從海南咖喱談起。早期族群間的味覺交流不多,星馬華人只要一提起咖喱飯,想到的便是海南人的咖喱,而非印度人。這與海南先輩的南來歷史有一定的 關連,因為相對于其他方言族群,海南人算是較遲南來的一批。由于其他方言族群所形成的行業分工已牢不可破,以致他們所能選擇的職業有限,所以,不少早期南 來者,只好在洋人及富裕西化的土生華人(娘惹峇峇)家庭當幫傭,或在英軍軍營及政府部門的食堂裡做伙頭將軍,與廚房餐飲為伍。

也正因為這歷史因素,許多海南人便從娘惹家庭及多元食堂裡習得一手好咖喱,再結合本身的滷汁滷味,調合一起便成了獨具風格、符合華人口味的海南咖喱飯。所以,早年在星馬各地賣咖喱飯的,十之八九非海南人莫屬。

但 為何我會說巴生的海南咖喱飯,可以比美當地原創的肉骨茶?這要從巴生海南咖喱飯的組合說起,因為除了巴生,馬六甲、新山和新加坡都有標榜海南的咖喱飯,只 是在組合上就只是咖喱飯菜和滷汁滷味罷了,並不像巴生版本那樣,另加一碗古早味十足的鹹菜豬腸豬血湯,及那淋在白飯上的茨粉咖喱汁。

或許有人會在初嚐時不習慣那滑溜溜的口感,但熟悉日式咖喱的都知道,其醬汁也是加入太白粉(馬鈴薯粉)來打芡的,效果雷同,即配飯時求其潤滑的口感。

古方一帖流傳至今

根據梁實秋在《雅捨談吃》的一篇“咖喱雞”中提到,早在民國元年即1911年,也就是100年前,他在北京中興茶樓所吃到的咖喱雞,就是用茨粉(木薯粉)打芡的,因為當時還不懂得使用石古仔(石栗),馬鈴薯或椰漿來使稠,由此可見,這顯然就是古方一帖,流傳至今。

巴 生市區不大,屈指一算,就有著好幾攤海南咖喱飯;除了這攤,在過港巴生舊區的德地肉骨茶旁巷,就開有一攤比這間歷史更為悠久(約六十多年)的檔口,為盧大 姐的伯伯所開,當初盧爸爸就是向其哥哥習得祖傳工夫后,才出來開業的。此外,在附近的桔榔小販中心及巴生港口一帶,也各有一攤。

與肉骨茶一樣,這些食攤都是天未亮時便開檔,這與早年巴生人的職業取向與生活型態有密切關連。早餐吃飯不只成為一種傳承下來的習慣,同時也是過去時代的縮影,就像巴生人早餐喜吃肉骨茶、雞飯和椰漿飯一樣,因此,“海南咖喱飯”能在巴生保持著其原生風貌,不是沒有道理的。

聽著聽著,兩兄妹似乎興趣盎然。

這時盧大姐匆匆走來,憂心忡忡地說:怎么辦?我都拒絕了許多人的採訪呢?

我笑了起來:那你就跟他們說,我是妳十多年的老顧客啦!

巴生海南咖喱飯

創始年:1973年

地址:Lorong Sena, off Jalan Nanas, Klang, Selangor.(Sena小販中心,前國泰戲院后面)

營業時間:06:30~12:30

電話:016-2981890(盧大姐)

推薦食物:咖喱飯、鹹菜豬腸豬血湯、滷味(三層肉、腐竹肉碎包、豆卜、蛋)、咖喱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