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从道德经思考恒道

阅读了《道德经》不禁感叹老子把事物看得如此透彻;就因为透彻,如果没有文字;何以老子的学问如此渊博?

难道老子之前其实是有我们人类社会所未知的书籍?

我有一个假设,如果依据脑力开发的程度来衡量老子,他简直比刚出家的佛祖更有慧根,但是这些慧根又从何来?

如果老子处于春秋,之前中国的朝代,夏商。其实文化俨然不如我们现在可以考究的,如此简单。

除非,老子是一部过目不忘的资料库,并且擅长把物体根源的事物理解的很有条理。

在网上没有多少资料可以告诉我,到底中国历史有多少属于我们失去的。但是,我们看到《洪范》成书年代涉及到“五行”理论甚至中医理论的起源问题。近年来不断发生争议。

不禁要问是西汉人重新编辑这书籍?抑或,《洪范》本身就是如此系统的整理这些文字。或许,《洪范》带有封建与专制的背景,但无碍于我拼凑历史的印象。

《易经》来得更古早,但是要精通需要慧眼,而我总觉得留在人间的《易经》并不是完整版本。

有人说,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

但是,依据老子对“道”的诠释,老早已抛开天命与天道的渊源,反倒只单纯从事物变化,人不足以言谓的“玄”来拟定“无为”。

老子的文字世界里没有天命所归,所以思想革命远比孟子开阔;孟子畏惧天,似乎看不透天,更谈不上天理。或许,在儒家完整抽离《易经》中玄的部分。知天命,仍是儒学的要害;儒学舍弃无名,更没有仔细思考“万物之始”。虽然儒家把学问编写成更有系统,但是在探究人生存在意义,似乎仅仅以非常薄弱的四维八德贯穿,让政治回到更系统的,治理。

道德经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所谓的永恒就在里头。

依据无明到有明,人从混沌到认知。这其中,是自然法;是感受,是一种人与自然产生的回归;但是单凭老子一人可以做到?老子的思考,又源自他看过什么书?向谁请教过?这些远超越知命;是人把自我束缚?抑或人人与自然的永生产生的思考,才是“恒道”?

2 条评论:

pingjinn 说...

记得有个故事,有人捡到一把钥匙,上边写着“信我者,得永生”,但是为了永生,插入门的钥匙,给他成就的就是魔鬼!

拘于形式,碍于人本能的欲望。得以成永生的人,却是欲望之门。

人如果有执意,人永远无法完美无缺!

jb 说...

从无始以来,道已经存在。人从何而来?只有天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