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儒学精神,也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把时理弄懂!这些都是儒学精神。
我是要大家搞清楚儒家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省,自我完善而贯彻。不然,谈了数千年,得个讲字!
西方
法学是法治,连法律概念也是抽象的,中国执行的法家谈的是“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美国法学专家写的《法律的历程》
说的很清楚,如何优越之有?难道你指的是法律条文?如果是,我用“世事变而行道异也。”,驳斥有完善法制的说法。
孔子喜欢援引古代权威周文王和周公来支持
自己的学说,却没有应世变革与新化。这就是缺陷,时代在变,但是你前一句以前,后一句法古。时代巨轮在变,问题是儒生因迂腐不在变,儒学应为世人所用,是
一种类宗教的做法,却刻板没系统不科学,如斯的障碍才是我强调变革与需正本清源的思考。
反观法家为什么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所推崇,不外乎,汉人习惯不守
规矩,儒化强调表面的观感,透过人人如此我亦如此,所以根本无从用儒学来教化。
韩非子补充道:“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
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圣人治国,不是要人人为善,而使人人不作恶,国家便能太平。
韩非子曾对守株待兔的故事做了评价: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