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汉都亚不是汉人

“汉”姓多是维吾尔人。其实元后明朝穆斯林满天下,是清朝满人统治后,趋向集中在某些地方,诸如新疆。

如果你说汉都亚是汉丽宝的后代,可能性不大。因为郑和确实第一次下南洋的时间是1402年,那时候没经过马六甲。而和番汉丽宝公主南嫁是比较后期的事情。依据历史证明的时段,汉都亚在敦霹雳任内出任水师提督,也就是海军总司令。

汉都亚如果是华人穆斯林是不出奇的。因为郑和下南洋携带的人口过万,还鼓励华人穆斯林与当地人同婚。但,汉都亚是汉人的可能更低。汉,不是汉姓。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肖宪博士认为,郑和下西洋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发展和传播。郑和第一次航行时在苏门答腊南部的旧港(巨港)建立了华人穆斯林社区,郑和在爪哇鼓励当地华人穆斯林与当地人通婚等,都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当地的传播并为其在东南亚地区更大范围的传播打下了基础。此外,郑和在马六甲的外交活动,还促成了马六甲第一位君主拜里迷苏剌在1411年亲率使团访问中国之后,继位者改信伊斯兰教。而强大的马六甲穆斯林王国兴起后,加速了伊斯兰教在整个东南亚的传播。 ”

对于马六甲而言,缺乏语文与文化水平,崇尚印度化,如果因继续印度化,印度的渗透发展必然成为明朝的大威胁。

可以说,马来纪年仍使用古印度文人记载文体,而《明史》经历异族统治,高压与文字狱,删增甚至焚除,多不胜数。

郑和下西洋前其实明朝与远东的穆斯林商人,关系很好,当时在印度洋一带,郑和与回教政治势力关系是密切的。《明史·西域传》记载“元时,回回遍天下”。明朝初期并不锁海,反倒鼓励海运,大概明白除了可以在敌人后方安置分散的力量(制衡印度与印度化(影响力)),其二是海上贸易破除单靠艰难的“丝绸之路”,三郑和的身份与受明朝皇帝的重视,最终才出现多次下西洋的记录。四华人穆斯林在1402年就开始散布与通婚等。

这些历史事迹由于在后期明朝采取锁国,再经历清朝政府修订史书;部分明史必须经由谨慎处理,资料才得以保存。一些方志与有实用航海价值的书籍,诸如马欢著的《灜涯胜览》、费信著的《星槎胜览》、巩珍著的《西洋番国志》比较清楚记录当时南洋(也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情节。

问题是马来人如此定义?如何界定?如果是,明朝就留在马来半岛的华人穆斯林,又或者通婚;在今天看来会不算是马来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