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太平街是我首选!
或许,不没落,对于没失去,没感觉的人。反倒,历史总是这样,是历史选择了你,你越没落,越有段故事,越值得谈!
与柴埕一样,彭亨井是一条巴生非常特别的老街道。
彭亨井,早期叫“Jalan Raja East”,截至80年代才易名“Jalan Raya Timur”。
彭亨井,或者当年当地的真有一口井吧?如果有,当地人也无法告诉你确实的地点。彭亨井最特别的,应该可以说,它仍留下许多残旧的战前建筑物,或一些厮守在老商店的业者和老人,又或者蕴藏古老的行业。
其实,四五十年代日战的是彭亨井最繁盛时代,街道两旁的店铺楼上,一个小单位就住上10人,好像《七十二家房客》一样。
无它,拉也迪目路(Jalan Raya Timur,俗稱彭亨井)就和火车站路交接。人流肯定特别多!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南来找生活的华人,起初散居巴生数个地区,后来都喜欢搬到彭亨井。巴生主要分成三大区域,即巴生港口区、巴生南区和巴生北区。
巴生南区的彭亨井路是巴生老街区里的另一条百年老街,今天还留着约四十间二战前的建筑物。
有趣的如果你随便指这些建筑物,当年谁的产业?
你就会听到一个响铛铛的名字!
陆佑,广东人,著名华侨实业家。
有些夸张的可以说当地的产业都曾经属于他;如果不是后来他子孙移民国外,许多老巴生不断的从他们手中买过来陆佑的产业,今日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眼光!
唉,一时的繁华,一时的没落!
但是如今整个战前的建筑物的命运,其实是落在旅游业,只是大家是不是有如此的眼光,让“它”彭亨井的“复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