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半岛上的华人记载早在元朝》
室利佛逝,梵文名Sri Vijaya,意思是“光荣胜利”开始是末罗游(或末羅瑜;位于占卑地区)的属国,后独立。
在文献上,室利佛逝的成立不详,但所谓的末罗游也就是Melayu的翻译。
这样的文明古国,在7世纪中叶崛起,而一直与中国唐、五代、两宋封建王朝维持密切友好的交往关系,两国之间使节、僧人和商人往来不绝。
9世纪中叶从中爪哇败退的夏连特拉家族(见夏连特拉王朝)成为室利佛逝的统治者。1017年,室利佛逝遭到注辇(即南印度朱罗国)的袭击。之后,注辇依然虎视眈眈,多次侵犯!
11世纪起,室利佛逝国势日衰,到13世纪未终于灭亡。
12世纪末期,在香料贸易中致富的谏议里王朝崛起。
可是,一切的改变从1222年,地方官庚·安洛篡夺了谏议里王位,把首都迁到了新柯沙里(今爪哇东部玛琅北方)。
谏议里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采取扩张政策,并刺了元朝诏使孟右丞,惹怒了忽必烈!
而忽必烈调动了千艘战舰,渡海进攻爪哇。
忽必烈任命史弼为统帅,泉州太卿亦黑迷失,福建行省右丞高兴为副帅,率兵2万,元朝大军到达苏门答腊岛后,招降了岛上的国家。
但,当时,爪哇国与邻国葛郎关系不好,爪哇国王被葛郎国王刺杀,王朝灭亡。爪哇国王的女婿率兵去攻打葛郎国失败,以称降为由求元军帮助,元军助他打败葛郎完后,途中,爪哇国王的女婿反叛元朝,杀害护送他的元军将领,并率部进攻元军,元军败退并返回。
事实,这些无法在战役中取胜的元朝士兵,一部分知道如果回中国,面对元朝的宿命只有死路一条,大部分属于中国南部移民,开始定居在马来半岛。
而另一段历史,在1023年间,室利佛逝遭到印度注辇国(Chola)军队袭击,都城被攻陷。
当注辇国王返回印度之後,室利佛逝遂趁机复兴而转以“巫来由”为都城。
在13世纪,室利佛逝玊又被来自爪哇的满者伯夷(Majapahit)国所灭,巫来由王子拜里米苏拉被逼逃亡而最终建国于马六甲。“马来王朝”(马六甲王朝)强盛时期,巫来由人趁势向马来半岛涌进,他们离乡背井之後殊少与巫来由地方发生联系,逐渐地脱离了与“巫来由”地方的关系,而终以半岛为故乡。
元朝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航海家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单马锡(新加坡)有华侨定居。元初有大批华人定居在婆罗洲格兰岛。渤泥国敬爱唐人。马来半岛古国龙牙门已有中国人和当地人通婚杂居。
这一因由,记叙了华人移民史的古早,更说明了当时中国并非锁国,也并未锁国;整个海上运输的历史是最原始,也最古早的。
《岛夷志略》原称《岛夷志》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为当时市舶司所在地清源县(今天泉州)的县志(《清源续志》)所著的附录。后来汪大渊将《岛夷志》简化名为《岛夷志略》,在他的故乡江西南昌刻印刻单行本。《岛夷志略》记述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飘洋过海亲身经历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
或许,对于历史“龙牙门”,是一个有趣的名字,很多人或许知道淡马锡,叫它“狮子城”或翻译成新加坡。
但,有文献写道:“古岛屿或海峡名。故址或以为即新加坡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林加群岛和海峡,或以为指新加坡的克佩尔港(KeppelHarbour,一译石叻门),或泛指新加坡岛。古代海舶出入马六甲海峡时经此。《诸蕃志》“三佛齐”条译作凌牙门。《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多记述。《海录》译作龙牙国。”
如果仔细研读《岛夷志略》,明白这是1349年元代航海家汪大渊的文献,原比马六甲王朝还早却记载如此的文字:
龙牙门(岛夷志略,四库全书本)门以单马锡番两山相交,若龙牙门〔状〕,1中有水道以间之。田瘠。稻少。气候热,四五月多淫雨。俗好劫掠。昔酋长掘地而得玉冠,岁之始,以见月为正初,酋长戴冠披服受贺,今亦递相传授。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多椎髻,穿短布衫,系青布稍。〔地〕产粗降真、斗锡。贸易之货,〔用〕赤金、青缎、花布、处瓷器、铁鼎之类。盖以山无美{林}〔材〕,2贡无异货。以通{众}〔泉〕州之贸易,3皆剽窃之物也。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问。回(26)船之际,至吉利门,舶人须驾箭棚、张布幕、利器械以防之。贼舟二三百只必然来,迎敌数日,若侥幸顺风,或不遇之,否则人为所戮,货为所有,则人死系乎顷刻之间也。(27)
123据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庼校释本,一九八一年,213、214)改、补。 昆仑(岛夷志略,四库全书本)
里头的“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多椎髻,穿短布衫,系青布稍。”显而易见,新加坡早有中国人的后裔。其实,也与忽必烈挥军南下,战败后有人脱逃是息息相关的。
另见:岛夷志略
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725
从龙牙门到海门(三)
http://blog.omy.sg/sgstory/archives/123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