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潮州人来自中原,在福建莆田居住一段时日后才迁移到广东的东部,也就是潮汕。
相对而言,潮州话早期受到百越的閩越等南方民族的影响。后来,很多潮州人移居到东南亚,
潮州人来南洋后,其大部分仍停留在南马最南段,新加坡或新山一带。
新山甚至有小 潮汕之称呼。著名手捶牛肉丸有百年历史,也源自家乡。其他潮州美食有杂锦粿,潮州面条与鼠壳粿等。
潮州先辈擅长经商,所以只要有商业机会,就必然看到潮州人的踪迹。也可以说马来半岛靠海聚集的华人地方,都有潮州先贤的痕迹。例如麻坡或巴生一带。
开始来马来半岛的潮州人与其他族群一样,当苦力,做长工;所以潮州人是当年最早期漂洋过海的一群,却仍然维持群居宗亲的习惯,各地的潮州人无论散布在什么区域,都维持群居的习惯。
只要交通发达或商业枢纽,巴生与吉隆坡是潮州人不能放过的据点,虽然有些潮州人不断的流动,却在会馆同乡中潮州会馆是比较倾向于给宗亲居住的地方。许多早期在雪隆一带的潮州会馆都具有安置 抵步的潮州人,所以潮州会馆当年模样最有居家的特质。楼下开会两旁的房间里,除了中间是天井,便是客房。
在张新民写的《潮汕饮食的前世今生》
有写道一首诗歌:明万历年间,潮州乡贤林熙春在《感时诗》中描述了商业的开拓对当时潮人饮食的影响:
瓦陈红荔与青梅,
故俗于今若浪推。
法酝必从吴浙至,
珍馐每自海洋来。
“元朝的时候,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说:“万里石塘,由潮洲(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万里石塘一是指连通东西洋的贸易航线,二是指包括南海诸岛在内的沿途岛屿。为什么万里石塘由潮州而生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条航线是由潮州人开辟出来的。”
“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最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
潮菜因地处广东归入粤菜,但有明显的差别。潮菜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
或许,我们可以从巴生最普遍受到潮州人影响,不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肉骨茶,而是潮州粥。
所有在巴生仍存在的潮州粥餐馆,保留了品鲜,崇尚清淡与适合肠胃消化的做法。
在新加坡的潮州人并未以潮州粥知名,反倒使用鱼露,沙茶或南姜烹调的做法,趋向与北方人南下后的特质,进而在后来转移到南洋的先民,一样在酷热的天气,鱼干,咸蛋,菜脯或咸菜就简易拌白糜,也就是不加任何调味的白粥,后期更贫苦也不改清淡,喜爱微甜烹调的番薯粥。
粥对于潮州人非常特殊,或许全马也只有剩下不多人如此像潮州人偏爱粥食,来到巴生也形成与众不同的炒粥 。
1 条评论:
我是潮州人,婆婆跟爸爸都喜欢吃粥。
我就不喜欢啦,我比较喜欢吃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