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欲望”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欲望”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1年5月24日星期二

不对等的价值

当人没有追求,价值是空的;当人要自我肯定,结果变成追求价值。问题是人在界定自我与肯定认知基础上,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建设上杠杆上,如果我们需要物质享受越多,相对的必须思考牺牲。我们牺牲时间,我们牺牲亲情,我们牺牲自己人做出等价交换的任何东西;问题是人不断的索求,相对的就是不断失去;但是人从来没有思索自己来得及还是来不及典当这些。

在宗教的观感上,教化是远胜于一切的,但是教徒并不是依据宗教的思维做判断,而是依据自己身体机能做判断,依据自己需求与身心不能平衡下,取得平衡就够了!所以人与人常常的关系是短视的,没有人计较人与人能保持多长远;所以当一些人感觉心灵空虚,自己必须做一些付出来慰藉自己,结果他们选择宗教。虽然我们能理解宗教是随时欢迎人来净化人心,可是人从来没有在价值上停歇过,他们是休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当他们呈现的更坚强,他们索求更多,所以人不断的犯错后赎罪,可是他们赎罪后,又选择犯错!

不为什么,只是人不懂宗教智慧,他们不懂真正自己要多少,反倒他们设定自己能有多少就得到多少。结果当他们发现自己掏出所有的努力结果与自己认知的差距太大,翻过来他们认为牺牲的东西比自己得到的东西更重要,他们后悔了忏悔了!可是,许多人往往只在最来不及的时候做决定,也有许多人在来得及的时候做决定,可是当一切仍没有落入最糟糕的时候,人不懂衡量,也不会判断,因为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最终的底线在哪里?可以获取的又是多少。结果日子伴随着斤斤计较而过。

小时候,我们是空的,所以当我们学习很简单的东西,大家都很容易满足了!能过得满足,其实就是人最踏实的理想;可是人到一定年纪的时候,价值永远无法是自己的,而是外在的,如果一个人活,必须受家庭因素左右,除非家人很有深度,懂得色,蕴与空。如果人迈入婚姻,一切价值就必然受社会普世价值所牵绊,里头不一定是对错,而是欲望,至少也是一种责任。

所以侍奉宗教一辈子的人多是选择单身;选择单身只是方便自己修行。可是,有趣的当和尚犯了色戒,那些“外人”(包含另一些和尚不能容忍)会严惩。这反倒让我觉得要加诸于人的惩罚是无谓,这是私心;因为害怕自己犯同样的错,结果惩罚别人。否则,选择出家的是个人,能不能把持也是个人的造化!为什么必须强制于他人遵循?不过,依据佛法修行主要是戒律。依据戒律的程度,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可自在与如来!我们不能过于执着,否则还不是一样是妄念!

这些想象是有趣的,凡夫俗子就是凡夫俗子,大师始终是大师!

当人追寻独立,必然牺牲依赖,当人思考自我,必然想摆脱强制于自己的任何外在形式的枷锁。

本来理想与寻求独立没有冲突,也与思考自我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人由于放纵强行透过任何形式达到自己与自己认为自己族群应该的,所以里头藏有执意,傲慢与偏见;如果人不懂人还有选择,就会错误认定;如果人不懂转变就会走偏,为什么世人不断被提醒不要触及旁门左道,道理就在这;因为错误是无底深渊。

如果一个人错误还罢!让一群人思维朝向狭隘,偏激让人色昏。杠杆上的梦想,是不断游走的浮标,价值只是挪动的衡量准绳,有时紧有是宽,有时就像气质与内涵;可是有时候,真的不能原谅自己,为什么不思考遁入空门?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给:Eric foo(画家之死)

谢谢eric foo在《世间的悲歌,还在唱!》留言。让你读了文章,脑袋卡着,不好意思。

写的一点也不高级,只是一种循环,老生常谈。

您应该是学广告,做广告的背后是客户,在客户要求的背后是销路,结果广告表现的好与坏,很直接的会与销路成正比,否则是失败的。

但广告背后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视觉传达最强烈的资讯。

这些是有企图与目的,你的米饭班主会想要你做最直接的刺激与诱惑,长期在消费者心理确立品牌策略。

但穷又是什么?相对无法消费,就叫做穷,有欲望无法达到,就是穷,把物质买下来,结果出现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就是穷。

这些提出人生命的思考价值在于物质,也就是如果没有确立生产机制的提供,就没有资本家,没有资本家就不会有人是富有到在钞票上过日子,得空的时候是数金钱的多少位数;而贫困的人所谓的钱,都是手上掌握的现金。

如果他没有面包,他不会思考手表,如果他有了手表,搞不好他才拥有手机;但是当他想要房子,做好贷款后,他发现他连基本考虑买手机也会与买面包成为冲突。

教育可以把人的物质要求变少了一些吗?

反倒,我们一直进行消费,人类社会不断扩大物质,把一些人的财富与另一些人不断努力工作供给他们的财富不成比例。

享受物质的人,继续在心灵上贫乏;继续的在没有被满足下找不到生存的理由,他们被教育成功利,由于需要消费。

活在功利主义下的个人,是渺小的。

反过来看广告是什么?一般上“构成”是什么?

广告主题,文案构思,甚至许许多多的图象,颜色,背景。带着人习惯的阅读动线,透过色彩感染力与铺排的叙述,带出品牌的特征,企业的形像,物品新的数据等等。

这些东西结构起来是物品的单价,附加的外在信任的价值。质感越要求精致,产品越有格调!

那些更不入眼的品质不用再谈,能不能消费负荷不用限制,问题在于你想不想?

噢!

这些背后整天操作图像的人,或许他只是爱画的人,或许大自然的礼赞,更是他们想穷其一辈子记录的印象。

一个爱画的人,不能成毕卡索,塞尚或米罗。

画,他们得确是精工笔,在放大又放大的效果图像上寻找完美无缺的呈现,展现更专业的色彩呈现。

但他们是不是早已忘记当初学画,想画,天马行空的感动?



-------------------------

Eric foo,圣诞快乐!






圣诞节了!我想到一个故事,未来的使者带守财奴去看他的未来,但是他觉得他不应该有如此的下场;过去的使者带守财奴去看过去,原来他知道自己的下场,对于自己的过去十分的难过;再带他去看看他原本不想帮助的穷侄儿,简单是福。

心灵与物质的对话。我们是不是麻木了?我们是不是忘记最初想坚持的?

但是,如果太多太多的人,坚持他的现在,是不是他却有当初的心愿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