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后民主思考

当代落实民主,从政者必须充分咨询问政才能显示代议制度完整。

从政者如果只是凭借自己喜好与判别事态,甚至只是爱恶决定事情的急缓,本质上其实不民主。拿捏大多数人的口味,讨好选民才做的补救动作,其实是短视,使用目的与手段达成获得支持,反倒不是依据执政想法的高明与前瞻,如此的从政模式,简直就是把问题留给后任,是名副其实的政棍。

一个好的从政者,有理想懂分寸明察秋毫,当然必须拥有过人的洞察力,还必须具备避免国家陷入困境,甚至可以在困苦大环境中救人出于水深火热。

什么大环境需要什么种类的从政者,不舍弃阿谀奉承与讨好的弱者,国家必然陷入交互因果关系的纠葛困境。一个拿你前途来当自己赌注的领导,画饼充饥,勾勒再多的假象只是满足一种政治虚幻,这叫粉饰天平。

如果一个国家陷入不断高攀的债务压力,却拿人民的积蓄或老本来添空,这样的政客肯定是忘本的,因为他们也深知问题迟早暴露,所以他们从政捞钱起来很狠,耍起⋯⋯手段,毫无人性,反正他们思考的就是既得利益,所以成就的就是一大堆烂摊子,一个个前因,不得不让我们谨慎思考未来,尤其是整个政治陷入一种既不民主,却打着虚幌的民主,根本应该做的没有做,谈民主是假的;除非从根底的改变。

选贤任能只是一个赋予选择的机会,但是并不是选对人,就必然对的人会做对事情。政党,并不会如此,政党政治必然集结一些人,希望达成彼此目的与手段。

民主,不只是选人做事,还必须选人发言,如此的发言权必须契合民意,否则民意基础如何产生?只有在强烈的意愿获得正视,民意与执政者不违背,才有民主。

如果连推翻与遴选机制也没有,谈什么民主?背弃民意的人理所当然可以当选,他们给的就是满足选票的要求,而不是国家长远的利益。

如果不懂得要求,选上的人不依据人民意愿;结果选举机制停留在选人而已。如此一个人表面上如何标准,品格如何优秀,政党政治可能没有给予这样的一个人充分表现的机会,我们谈的是民主吗?不是的,民主仍是被选择的人选择站在人民与国家前途上毫不畏惧,反倒彻底透过这样大无畏的精神改变一个政党,如此的一个人存在,国家与政党才能谈民主。否则,只是谈指派(支配)。

如果我们停留指派(支配)的政党政治,选民何尝不是被政治操弄,政党机制把权力与决策权交给少数人,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其实只是政党的死穴,任命与听命于谁,往往变成一种政治现象的花招。

选举人与被选举人,无论如何都已经受制于政党,政党的开阔与机制完整,仍无法超越人的独裁与武断,更正确说政党中无论是寡头政治还是共和政治,仍只是停留在一个独夫,少数人决定一切的意愿。未来谈民主,重点就是破除这一切。

一,当今政党机制是不完整,暴露无法贯彻落实民主

如果被选举出来代表后边的政党机制是不完整的,透过议会政治操纵选举表象来合理化一些与人民意愿违背的事情,其实也充分展现民主选举仍存在与停留在一种相对比较落后的机制。

如何改善与完整民主是一个大命题,过去沿用至今的选举权模式。

如此的一个机制,很难回避唯亲是用,更无法避免体系内出现徇私与私相授受的瓶颈,更不能避免形成利益团体之间相互由于彼此的需要牺牲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反倒倾向选择与发展有利于自己或自己附属团体或个人利益或少众利益。

所以,体系内必须改革,使命清晰,贯彻方法订立,预防独裁与武断的策略存在。必须权力与说法集中于少数人,民意必须大于决策者,也就是体系必须存在纳言机制,决策只是选择民意,不在自己拟定想法。

二,网络带来舆论,交织新权力分配

所以站在新时代,既然权力来自选民,调整权力与制衡权力的工作必须更透明与公开,决策者推动政策的理由,必须更理想与受到质询。

如果一个新权力模式透过原有机制的补强,我们除了代议政治,还必须发展稽查机制,如此对于弊端监督权,除了提出更不要建立一套有效果弹核体系,这些透过政治机制的完善,需要更多面的专业,在人类社会朝向高度民主的当儿,学识是一个工具,我们必须经由建立更专业的政治学识的完整,让所有公民得以一套理解权力与权力防范的教育,避免滥用职权,也进而透过建立新政治学识,减少现有机制出现的弊端。

三,政策必须重新思考落实模式,采取更具民意代表

从政策面,必须在完整符合宪法与法律规范里头,让政策拟定的更细致。拟定政策,更已经需要透过建立一个有效网站,收集与分析所有政策影响层面,搜集所有民意,研究所有政策实行后的利与弊,权衡利弊拟比较完整的政策交给人民去表决;政策只有包含实行意愿与摒除弊端,才适与宪报公布。

比较先进政策,我发现许多属于权衡利弊的仍包含经济产业与公共灾害的防护网络。许多经济产业就由于匮乏监督与专业质询,甚至无法提供更透过与让公众参与讨论决定,结果延伸需要过于激烈的公民运动来反对公害,这无疑显示当政者思维能力缺陷与判断出现问题,更在管理机制上并不完整。

四,从民主民生民权,回朔选民选择权管理

当今社会面对经济分配失调,贫富差距加剧,一些富裕者甚至思考裸捐,资产回归社会等做法。但,这些智慧层形成富豪层,无法让社会生态富裕与贫穷达到平衡。

我们只是思考如何进行得到权力的过程,我们谁思考如何给予民主,让体系体现更多的深层属于大多数人的看法与落实的办法。我们停留在选择谁执政的时间表,抑或比较个人领导魅力,却丧失思考在网络时代,给予大众传达意见,参与各个层面,诸如福利制度,医疗体系,公共交通,基础建设,监督弊端,快速反应机制等。

我们停留在一套旧时代的思维模式,无法体现传达反映问题后,让所有意见即时,有效得以解决,那怕小至一条路的一个路洞,砍伐繁生树木等,我们除了需要一套机制处理事情,更重要的是能力与资源分配的效率,只有妥善处理与评估下,我们不会多请一个人,或少请一个人,或者一些工作已经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发包机制等。

五,共用知识产权的建立,定义的判别

贫富的成就条件是教育,教育只是补救与强化财富的其中一种关键,问题是如果需要减少贫富差距,最重要的还是避免过大的财物集中的现象。

反垄断毕竟是知识分配下另一思考,可是智慧产权,是造就新富?还是概念支配?很大程度,社会仍需要一定的共用知识产权的部分,所以学术界在科技领域仍必须建立在非先到先得或知识产权年限是否意味推延迟了科技?又或者智慧产权,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垄断的支配权?

我们如果要避免新贫,造就一个新科技年代,我们必须处在一个高度知识发达的共享,也就是相互支援与互补,更重要的是如此的知识密集化,集中在少数企业与人群手中,其实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六,建立一套资源供应与破解机制

我们并不能很了如指掌掌握知识对于环境的威胁,也不能评估各个产品需求背后对于一个地球资源起了多大的能源截取变化,这些新知识定义的资源,就好比稀土产业,石化产业,人类根本没有思考既有开发的产品的循环使用,更只是停留在鼓励消费,鼓吹消耗而已,这些都非常短见,也不务实。

问题是预防如此大的新科技年代下造成社会直接经济损失,其实附加费用并没有经由科技产品供应商或消费提供者身上必须负责。例如,人类社会出现如此庞大的科技产品垃圾,谁有系统义务去处理与回收?我们把这些制造品生产出来,我们人类社会是否又有思考如何把它纯净化,不干扰与威胁地球?

这些都是当今社会主流忧虑的课题,可是网络甚至文明社会从来没有生生不息的维护一定的生态平衡。我们只过度思考发展,却未必透过建立一套社会资源供应与破解机制,不断从地表榨取,为什么不思考循环与一套不断替代的原料供给?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