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谈第三势力,靠什么?

说到政治,不能不现实。没有目的,任何手段是多余;如果目的是为了落实民主,打造更好开阔公正的政治局势,我们没有理由反其道,舍其正道,逆其道而行。

说到两线制,在朝野博弈当中,朝或野都可能舍弃人民,就算第三势力,也罢!同样会舍弃民意。

关键不在谁主民主,而是谁想为人民立定主权在民的民主,而不是由于政治分化重整在没有被归为的板块与失意分子凝结成一块,想依靠从旁杀出。这样的杀出,如果动机是个人在朝或野得不到有效的地位,退而求次的领导群众,这样理念非常不一致,思维很难统一,免为其难说发挥中间制衡,但是能制衡什么?

在自己力量不足,却由于在两军势均力敌下,起的是中流砥柱的作用,问题是这样的选择是不是有投机的趋向?抑或在中间是靠左靠右,最终一群人还不是被扯的四分五裂。

过去,经我思考的第三势力不是失意分子的组合,更非必须在朝野中找一个码头或恰当时机来一些投机的做法,反再益如果真退党,对于朝野之中,他是什么一样的板块?

看起来比较像:(若再益=第三势力)

国阵vs民联+再益;

或者说当国阵的势力>民联+再益,在原理上根本达不到任何政治效果。

就算国阵<民联+再益;如果扣除再益还是等同国阵>民联。如果再益说的变成关键的筹码,再得不到最高的利益后,再益会不会倒向国阵,做背弃人民与他原本想做的事情?

如果是,再益的角色又是什么?第三势力难道将是人民的叛徒?如果不是,问题更有趣,为什么不是整个板块,反倒人民的主权必须区隔成比较被动的凝聚力不足的第三政党,就因为对于人民意愿的不一致?但是我们能从再益身上看到多少的与人民意愿的一致性?

在缺乏理性分析,反倒第三势力的角色是借由政治领导,而非公民社会非政治力量团体思考,我想这些力促再益或翁进行的整合,只是意见清流,说的更白一句,在非常现实的政治割据中他们有票却没有席次的,由于实力刚好不敌朝野核心两者。想巴都沙比的杨德利一样,政治影响力的扩张有一定的限度。

人民永远知道人民要什么,朝野也相对的其实很清楚知道人民最终的力量可以大至多少,小至如何;问题是另一股政治所谓的中立却给人带有许多非议性人物,例如再林,许月凤,黄朱强,未来是不是外加更多人?这些人已经自号是中立玩味的第三者,我们选民对于这些原本选择有所趋向,他们由于背弃选民意愿却由于个人问题带来许多问题与不良的影响。试想,这些人如果靠再益太近,问题就像公正党吸纳太多国阵的遗孤,最终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处理一些毒瘤,例如出现给人家看笑话的,未退出马华就当选人家区部主席的李崇孟;现在在这些是是非非由于个人意见与姿态出现问题,却没有思考如何盘整反倒想出走弱化反抗不利于人民意愿的影响力,谈第三势力,靠什么?谈第三势力背后形成一个很大的为什么?

一直侃侃在谈的人,在我不断度算时机未到,或者说只有不断的先把人民教育好,对于自我与集体公共意识足够,只有人民懂得自己是什么,能做出除了选票上外加许多有利于国家,社会和谐,司法独立与公正,行政效能强等许多让国家趋向正面发展的组织与促成影响,否则所谓第三势力,不过是残余政治乌合之众的统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