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星期二

国家经济不足的缺陷

许国伟在《非谈不可》的广告片段有一句,别做时候的孔明;讲真话的人不多,把假话当真话说的更多。

经济学家在公共论坛都是只报喜不报忧,连基本面缺失一概不提,看来经济是见好也未必好;坏就坏在不务实,浮夸及不说真话,所以投资者的调查研究报告与经济学家的喊话落差越大,外商入驻的可能性更不大。

我国经济缺失有三个层面,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三是管理。

我国从发展中国家想跨步,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因为我国在八十及九十年代涌入发展的除了美国与日本,更大的对象是四小龙,四小龙又以台商为主。台商本身的南进政策已经多被西进策略所取代,所以除了韩国就只剩下新加坡。那时候八十年代是电子业撑起经济;九十年代是通讯业与半导体;2010前是资讯网络与农基工业;老实说就算中东富商会注入资本,什么经济类型主导目前市场的成长已经是一个问号?况且,依斯干达区是不是沦为比多媒体走廊更好的处境?我们可以凭借新加坡年轻商家的不了解,略知一二。宣传的不足加上拉伯后来不断强调全国各地都有不同性质的规划,把整个蓝图弄得目标大子弹少。

在发展中国家要迈步进入先进国,如果所谓的基础动力不足,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是注定失败的;缺乏务实思考能力,方向及外在环境。处在世界金融财务问题的先进国本身都有失业率与财务资金的困扰,他们的方向是吸引更多的游资,我国没有特殊的吸引力更无发展基础及技术扎实的平台,太浮夸的自以为是,订立十年可以立即达成高收入,如果老板原本付出更多的资本养人才,也必须有相对的人才出现才是。

回头看我国的问题:

(1)人才:我国拥有相对多的大学生,却是最庞大的资源浪费,除了不断高消耗的再培训,我想是学府里头的科技与技术水平不堪?还是我国政府根本没有务实的调查里头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大学生的能力都受到质疑,这些短期的训练是不是真的可以衔接及补给市场需求?这就是人才素质与数量的问题;如果素质没有问题,只有数量庞大,人才自身都可以创业,又何有失业的道理?

我国领导以为目前倾向投入高成本的研发,之后不成功又急速的产业结构调整,可是明确的知道我国已经促成多大的浪费。学府中缺乏研究与开发机制,没有试验基础更没有研发开发培育的新兴科学园区及拥有毅力投身于试验的知识分子,没有人才的整合就只有抄袭与速成,这些缺乏补给线的商业企业大队,是断层脱节及不全面。

(2)资金:我国发展的基础数十年来凭借的都是外资抑或更直接说是代工。在金融风暴后不断浮现经济的低迷根本上已经反映我国资金是严重依靠外在导管输入,当经济萧条拔管频密,我国就陷入血库不够救济的窘境。所谓政府大型计划带动国内经济,其实也不过是依靠不是生产需求例如国油,国能,收费站等这些消费取向不是生产导向的收入不断的做内耗,庞大的公务员需要养,中小型企业无法壮大,在未来税务结构上倾向对人民征收消费税,最终国民生产与支出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另一种经济生态的失衡。资金来自人民,不断的内耗,复杂的税务却倾向于不断的出现新名目是无助于解决问题;虽然在新经济政策改由私人企业做火车头,除了服务水平不怎么样的邮政公司可以私营化外,物流业或许可以制造一定的效益但却不永久;因为没有明朗的对外与对内经济吸金的吸引力,更缺乏宏观持续与稳定回酬的有利因素;加上不断攀升依靠外债撑起经济增长,我国只看到资源看不到资源的增值空间,相对金融在吸入与放出之间,会不会衍生另一种只是外强中干的表像?

(3)管理:我国在企业界面对外在竞争恶化收紧的情况。许多原本依靠政府公共关系及大工程撑起的大型企业,他们是不是过于注重多元化发展,以致适切在他们企业管理上采取发包多过于自身进行。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小型工程的二手承接商他们虽然抱怨政府工程与大型企业工程不好做,所谓不好做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技术水平不够,而是钱不好收。这些外判的工程对于这些人过去成为剩菜剩饭,现在经济不佳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但是许多工程由于人才参次,监督不力,什么由于财力与资金不足;不断的工程出现停停走走;这些所谓符合条件的工程接受者如果不修正及强化管理甚至继续以东家做不好,换西家;不认真的态度,却需要更高的工资。我想收入高不代表管理水平高,还是另一种偏差。

订了国家新目标却有严重的缺失,国家领导人说的比做好听。

没有评论: